治大国若烹小鲜

作者: 累计浏览:

原来读老子的《道德经》,最难理解的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意境。怎么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达到什么都做的效果呢?关键在于理解"无为"二字。"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做妨碍别人"有为"的事情,对于政府来讲,就是不要做妨碍老百姓积极性的事情。一个社会,只要所有成员都能奋发有为,什么事情不能做呢?所以我在后来一篇文章中总结道,"‘无为’就是对妨碍的妨碍,对限制的限制。"这与经济自由主义强调的小政府理想颇为一致。

然而,将"无为"或"小政府"理想简单地理解为政府做得越少越好则是有问题的。应该说,政府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创造。迄今为止不少美好的字眼,如自由、平等、公正等等,都是在有政府的条件下近似地实现的。这说明,在有些地方,政府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政府的"无为",应该是在该有为的地方有为,该无为的地方无为。这需要对政府这种制度有深刻的理解。"无为"不是无知,"自然"也不是毫无人的意识和智慧。我过去很赞赏中国的传统园林艺术,认为它是中国文化"崇尚自然"风格的体现。后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些新"景点"去了几次,才发现,完全无知无识的所谓"自然"是多么糟糕。那些毫无文化造旨的仿古建筑,与北京与承德的皇家宫殿,和苏杭一带的江南园林简直有天壤之别。在那些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的建筑风格背后,是深度刻意的安排。做得象"自然"一样,其实不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关键是个"法"字,即仿效、效法之意。而效法,就有水平高低不同了。有维妙维肖,也有邯郸学步,还有东施效颦。要仿效,首先是要理解,要把自然"吃透"。所以,在"无为"的背后,是理解自然、仿效自然的大学问。

这样的境界,又用得上老子的另一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过去,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 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当然,什么对社会有害,什么对社会有利,在有些时候并不是那样判然分明的。往往是同样一件事,做得不够和做得过头都会对社会不利,比如货币供给。过多了叫通货膨胀,过少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叫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意味着,当社会所有成员都已经被动员起来进行经济活动以后,仍要增加需求,则只能导致物价的上涨,而不会有新的供给了;通货紧缩意味着,社会上还有一些成员没有工作,却已经没有货币支持他们的经济活动了。在相当长的人类历史中,人们采用贵金属做货币,货币供给由贵金属的生产决定,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吻合的情况只是偶然地发生。后来人们又发明了贵金属本位制,即以贵金属为准备金发行可兑换证券,部分地摆脱了贵金属的束缚,直到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不兑现的纸币作为货币,才完全脱离了贵金属的限制,货币供给完全可以由政府的货币政策决定。所谓货币政策,一般就是中央银行对再贷款利率的调整。再贷款利率的调整,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利率的些微调整就会影响人们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当利率调高后,就会有些人认为他们原计划的经济活动得不偿失,从而中止他们本来要进行的投资;反之亦然。这样政府通过很小的调整,就从事着造福于整个社会的治理。

谈到火候,谈到货币供给,我们很自然地想起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国中央银行)主席格林斯潘。他的任务,就是在保证货币充分供给的同时,避免通货膨胀。他的全部工作,似乎就是以0.25%甚至0.125%的微量,调整美元的再贷款利率。别看调整幅度如此微小,但对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着重大影响,以至他的一篇讲话,既可能造成股市动荡,又可能给人以信心。自他执掌美国联储以来,美国经济逐渐摆脱了滞胀局面,出现了低通胀、高增长的态势。当然,格林斯潘的工作可不是好玩的。尽管只做0.25%的调整,但如果一不小心弄错方向,也会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因此需要对货币体系、金融制度和实质经济有深刻的理解,并对美国经济现实有足够的"感觉"。这和他的经济学背景、他在金融界长期工作的经验很有关系。在微量调整、掌握火候的背后,是对经济体系的洞悉、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对货币政策和政策手段的刻意选择和安排。这不正是一幅活生生的"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图景吗?

达到这样的境界,却不是格林斯潘一人的功劳。只有在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发展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才会如此灵敏。而这一经济体系的形成,则依赖于世世代代人的努力和积累。在这一制度中,政府运行有效并且不可替代,却花费最小而影响最大。恰恰因为,政府在它该发挥作用的关节点上发挥着它的智慧,从而避免了它对经济其它方面的干预,反而给全社会成员留下了巨大的"有为"的空间。

前言

治大国若烹小鲜

第一部分 政府起源与性质

龙的诞生,一个政治经济学的故事;

合约的起点;

外部性问题与制度创新;

竞争规则是如何形成的?

附录:

中国电信业立法建议研究报告第一章

第二部分 政府的基本功效与悖论

"社会成本问题"的问题;

经济学透视下的民主;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

法官裁决与公共选择;

怎样用自由保卫自由?

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与政府政策。

第三部分 政府的演进与制度结构中的政府

有关中国减税的三个理论问题;

市场分工、公共选择与无形规范;

寻求中华民族新的制度结构。

第四部分 政府、国家与世界

南海:新的国际规则诞生的地方;

对冲基金、金融市场与民族国家;

为什么不是意外?

统一比分裂好,和平比战争好;

附录:

评茅于轼与盛洪的两篇文章(黄春兴)

答黄春兴(盛洪)

新帝国主义,战略恐怖主义,还是天下主义?

作者简介


Governing a Large Country as Cooking Small Fishes:

A Theory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on Government
By Sheng Hong

Preface
Governing a Large Country as Cooking Small Fishes


Part I The Origin and Nature of the Government
The Birth of the Dragon: A 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Starting Point of Contracts

The Problem of Externa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s

How does the Competitive Rule Form?

Appendix:

A Research on the Suggestion on Legisl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in China


Part II The Basic Functions and Dilemma of the Government

The Problems of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

Democrac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Why would People rather Choose the Institutions not to Benefit Them?

The Judge Adjudication and the Public Choice

How Protect Freedom by Freed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and Governmental Policies


Part III The Evolution and Chang of the Government
Three Theoretical Problems on Tax Reduction in China

The Division of Labor in Market, Public Choice, and Informal Constrains

Seeking for a New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of China


Part IV Governments, Countries, and the World
South China Sea: A Place where New International Rule would be Born

Hedge Funds, Financial Markets, and Nation States

Why was it not Unexpected?

Unification is better than Separation, and Peace is better than War

Appendix:

Comment on two papers by Mao Yushi and by Sheng Hong (by Huang Chunxing)

Response to Huang’s Comment (by Sheng Hong)

New Imperialism, Strategic Terrorism, or Cosmopolitanism?

Introduction of th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