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学1995

作者: 累计浏览:

会有一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吗?

  当我翻阅数十篇备选论文时,忽然想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经济学是什么?它是指一种方法论,还是一种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或是对一种理论假说的证实或证伪?如果这一问题不弄清楚,我们就不会知道我们编选《中国经济学》论文集的意义何在,也就不会明白我们怎样才能通过这样的编选工作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应该承认,在模仿科学方面,经济学做得相当成功。它按照科学的规范建立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和逻辑系统。一组初始概念,一套公理体系,精确的定义,严密的逻辑,以至经济学的语言已经非常不同于自然语言,如果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很少有人能够读懂经济学的论文。一个更为重要的标志,是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科学活动,经济学已经变成一个可以容纳众多人的职业;经济学家之间的分工已经变得非常细密,以至一个很小、很专的研究领域(如某一国的某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或研究阶段(如具有某一特征的数据的处理方法)都可以使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了更有效地组织经济学研究的分工与合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学研究组织。从大学的经济系到专门的经济研究所,从各种经济学分支的学会,到综合性的经济学研究的国际组织。也许最能够证明经济学模仿科学的成就的,是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设立经济学奖的决定。

盛 洪 前言:会有一个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吗?

李稻葵 《论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

汪丁丁 "交易费用"与博奕均衡

盛 洪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

左大培 对"大爆炸"改革战略的评论

张维迎 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和绩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运作的一个理论分析

张维迎 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陈剑波 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及其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葛 伟 渐进开放理论──出口加工区、跨国公司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

金中夏 论中国实际汇率管理改革

附录:

樊 纲 "苏联范式"批判

张曙光 国家能力与制度变革和社会转型──兼评《中国国家能力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