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宏观论坛春季会议讨论的主要情况

作者:天则经济研究所 累计浏览:

会议首先由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教授就2000年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做了主题发言:

根据最近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我们基本上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第一季度经济的运行出现了回稳的迹象,但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第一季度贸易高度增长,消费增长了10.4%,股市攀升比较大,这都说明经济在回稳。但是,投资增长只有8%多一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就业。失业可以说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很大的威胁。我们可以对以上现象做一些分析。

首先,进出口的快速增长。出口的扩大比较好解释,它取决于国外的需求、国内的汇率和相关国家的汇率。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国家经济在恢复,美国经济在走强,因此国外需求增长,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另外,中国的出口退税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实质是一种变相的实际汇率贬值。而亚洲相邻国家差不多都是汇率升值,这样使中国汇率更显得贬值。中国出口的增加可以用这样一些因素来解释。另外,进口的状况影响的应该是国内的需求、汇率和相对价格。但是,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个因素都不能说明进口的增长,首先一点就是国内的投资没有明显增长。但同时应当看到,打击走私、法律的完善是导致进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以前走私的敏感商品的进口值没有记入进口,打击走私力度增强后,这些商品通过正常渠道近来,使得进口收入增加。按照今年的季度数据推算,进出口总额比1999年增长9个多亿,比1998年增长5个多亿,进出口对实际经济的贡献可能还要大。总之,从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总的贸易形势还是不错的。

其次,消费增长了10.4%。这可能是去年我们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起到了作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公务员和下岗职工的工资做了基本规定,国家花了四、五百亿,受益者达8000多万。政府还要连续三年提高工资,这对于人们收入的预期有利好的方面。但是我们很难说人们对自己的收入已经有了相当稳定的预期。因为失业问题很严重,它影响了人们对于收入的预期。另外一个问题是,现在金融渠道堵塞问题还很严重,没有关于个人信用的一些记录,所以我们很难大规模的发展消费信贷。4月1日存款实名制的推出,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一大举措,但实名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需要相关的实施细则和法律保护。

再次,是投资问题,这可以说是当前经济中一个很重要的瓶颈。我们科学所最近对如何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现在实行的确实是对投资征高税的制度。除了生产型增值税之外,工人的工资超出800元也得交税,这个起征点是比较低的,使得企业的边际利润收缩,利润预期降低。不解决这些问题,就很难活跃我们的投资。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加上实施过程中造成的一些不平等现象,实际上使得中国企业的平均纳税负担比国外同类型的企业高出5个百分点。这个数字是很大的,因为我们的价格连续下降了几年,才下降了6个多百分点,降息降了7次,也只降了5.58%。因此说销售额的5%是一个很大的数字,既然企业的利润预期下降,企业当然不愿投资,只能是政府投资。现在的情形就是政府投资上来,总投资也就上来,政府投资下去,总投资也就下去,而民间投资没有启动。

今年统计局改变了物价指数,以前用的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而今年用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趋势。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来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能够更为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服务价格,而许多服务是由政府垄断和控制的,如电信、银行、金融和民航等。政府这种垄断和控制人为地割断了价格和市场供求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国际接轨并不一定意味着进一步的市场化。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还得同时使用两个价格指标。

最后,我们来看看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因为随着中国加入WTO的临近,中国同世界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我们上次预测经济走好,国际环境也不错,现在看来一些经济因素给国际经济投下了一些阴影。首先是石油价格的上涨,从最初的11美圆涨到最高时的34、35美圆,现在还是32美圆左右。另外就是美国的NASDAQ指数前几天暴跌,从最高的5000多点跌到3300多点。这两个现象有不一样的地方,石油价格上涨和前两次的石油危机不一样,以前石油危机对经济的影响可以说相当深远,而随着美国等发达国家向着新经济发展,对传统能源的消耗大大下降,石油对其影响作用减少,相对来说,却对亚洲等新兴国家的影响很突出。NASDAQ指数的下降应该说是一个很合理的现象,因为以前涨得有些离谱,现在的回落可以看作是一种调整。这并没有摧毁人们对于新经济的信心,只要人们对于股市的信心没有崩溃,那么这种调整就是正常的。同时也说明了新经济和传统经济的结合,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的结合。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合并后的股价还在上涨,这也说明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的潜力。所以,总的来说,国际经济环境还是不错的。

另外,股市热是第一季度的特征,这是体制调整和政策利好的结果。这与5·19事件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因为5·19事件是政府行为托市的结果。5·19事件之后,股市长期低迷,今年的发展比较平稳,主要是体制调整的结果。有关股市方面出台了十大政策,如保险基金准备上市,发行办法的改革和二板市场的构想等。如果6月份二板市场真的能在深、沪两地开通,那么意味着股市发展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概括这些经济现象后面的原因,我们认为以上经济现象是体制和政策连动的结果。中国经济要真正步入健康快速运行的轨道,就必须确保体制和政策连动,甚至体制要先于政策。股市上升的背后意味着我们现在的间接融资有很大的风险,而这种风险与银行、金融制度的改革滞后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来,我们的金融业务方面出现了集中化的趋势。四大国有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的比重在增加,一些小的商业银行出现了支付困难,储蓄又在分流,储蓄的增长从去年6月份的18%降到现在的8.1%。当然,这还不至于造成金融机构支付的困难,但是对社会的稳定是有负面影响的。银行集中化的趋势使得金融渠道堵塞的问题显现出来。要推进金融改革,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民间信用和民间金融,一是利率的市场化。价格走低,利率又不高,这确实是放开利率的很好机会。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究竟是应该升还是降?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是升的多,降的少;市场制度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可能是降的多,升的少。不管是升还是降,都是对市场的正常反映。央行掌握着一定的调节工具,如准备金率等。根据我们以前的教训,如果利率放开后,出现比较大的波动,我们切忌反应过急。以前的粮食价格和供销改革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要讨论的另外一个议题是西部开发。3月份的人大会议以后,西部开发方面的会议多如牛毛。西部有着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所以西部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举足轻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要不要开发,而是如何开发的问题。能否走出一条开发出西部的路,这个问题到目前还没有解决。我们50年代搞重点西移,花的力量不小,但是完全是政府行为,结果效果不好。所以我们的西部开发要变成一种政府支持下的民间行为和企业行为。但最高层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政府行为。举个例子,政府计划在西部建立20个支线机场,各个省都在争取指标,以为争到了就有钱。但事实上很麻烦,支线机场只有达到年50万的上座率,才能保持盈亏平衡。而现在东部的主要机场的年上座率都只有30万。而且,机场对西部的经济带动作用究竟又有多大呢?所以我们应该尽力改变这种政府行为。国家应该从体制和政策上去引导民间投资。而我们现在相对薄弱的就在这个方面,如税收优惠给予外资企业,却不给民间企业,外商到西部建立金融机构会很快的得到审批等。

最后,谈谈中国加入WTO的问题。随着中美协议的签署,欧共体的进一步谈判,大家都很关心。我们要处理好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问题,而现在的事实是许多对外国人开放的东西却没有对中国人开放,许多对外国人优惠的东西却没有对中国人优惠。对外开放要首先对内开放。我们的金融如果对外开放而不对内开放,那么将造成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好的客户怎么办?二是高级专业人才的流出。实际上我们这几年对外开放和对外优惠是以牺牲自己的发展为代价的,这对国内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是不利的。另外就是我们的战略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如目前正在讨论的香港电信和广州电信的合并。但关键是不能完全依靠政府行为,而应该通过市场来完成购并和重组过程。

最后,简单谈谈就业问题。就业是宏观经济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现在登记的城市失业和下岗职工外,又出现了"离岗"和"转岗"等新名词。如果考虑这种失业的话,问题其实相当严重,有些城市的失业率高达30-50%。如果相当一大部分人享受不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那么这种增长是很成问题的。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要启动内需是一种空谈。而且涉及到社会稳定。我们要从体制出发,提供失业的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中国经济才会有稳步的增长。

所以我的总的观点就是:在体制和政策连动的情况下,使得体制优先于政策。

会议接着由社科院世政经所所长余永定教授就国际经济形势作了主题发言:

我现在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一份材料(4月11号公布的),把世界银行对世界经济的总形势的估计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在它看来,2000年的总体形势比1999年将有明显改善,预计2000年世界GDP的增长速度为3.6%,比它在3月份所作的估计值3.5%上调了0.1个百分点,表明世行的态度更为乐观了,但需强调指出的是,该报告是在黑色星期五之前公布的。总的情况是增长速度为3.6%,在1999年,世界GDP的增长速度为2.9% (2000年都是预测数字,1999年都是估计数字) ,1998年是1.9%。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世界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是一年比一年快。那么在2000年工业国家的GDP的增长速度据世界银行的预测是3.3%,也是很不错的,与这个数字相对比,1999年是2.7%,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是4.7%,1999年是3.3%。世界GDP的增长速度大致是这样的。那么2000年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是8.5%,这是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在1999年的估计数字只是5.2%,这个比1998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提高。根据它的估计,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速度将为7%,刚才说到中国的出口情况比较好,实际上整个世界的出口情况都比较好,包括日本,它的出口情况也比原来有了改善,所以说出口情况好并不是中国所特有的,这是世界的经济形势,因此中国的经济形势好很可能是由于外部的经济环境的改善。

世界银行还预计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比1999年有明显好转,将由1999年的5.2%升至8.9%。在2000年金融市场主要是伦敦同业拆借市场,美元资产的利息率平均为6.75%,比1999年高1.25个百分点,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2000年每个国家都出现了利息率普遍上抬的趋势。另外的一个指标是关于资本流动量(这里指的是总量),其中包括证券、债券和银行贷款,世行预计2000年资本流动总额为1830亿美元,高于1999年的1609亿美元,同时低于1998年的1876亿美元。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是直接投资,世界银行估计在2000年直接投资的数额将达到2000亿美元,高于1999年的1825亿美元。再有一个数字是关于价格的,主要分为石油价格和非石油商品价格。石油价格预计2000年平均为23美元/桶,而1999年的平均数为18美元/桶。而对非石油商品,世行预计其价格指数将大幅上涨5.6个百分点,与这个数字相比,1999年非石油商品的价格指数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看到以下几点:总的来讲,世界银行对2000年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估计是非常乐观的。具体来讲,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提高;二,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将大幅度提高,其中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增加最为明显;三,资本流动量和直接投资将明显提高;四,物价水平将明显提高;五,利息率将明显提高。那么,前三者对中国来讲是有利因素,后两点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但总的来讲,对世界经济的增长是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的。这是世界银行的预测。世界银行认为2000年是世界经济摆脱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阴影走入正常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世界经济可能摆脱通货收缩的阴影,通货膨胀可能再次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主要对象。过去,不仅是中国在讨论通货收缩,其他各国都在讨论通货收缩,而现在情况有了变化,特别是日本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总的图景。说到这里,我要作一个补充说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中心组织有这么一个机构,每当它把经济前景预测上调之后,世界经济就要坏下去,最近几年经常如此。而且这一预测机构的预测很不准确,常常要调整偏差,一调就是好几个百分点,所以现在不要责怪我们中国人预测不准,其实世界组织和发达国家都不准。

在说完了总的情况之后,我想对美国经济、日本经济、欧洲经济和东亚经济在2000年第一季度的表现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一个简单的估计。一个出人意料的情况是这样的,1999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出乎意料地强劲,折合成年率达7.3%,当时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包括我们所作的分析,认为美国在下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趋缓,结果不但未趋缓,反而达到了7.3%这一高度。所以1999年美国全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4.2%,这样美国已经连续四年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4%。到四月份为止(经济学家每个月都要调整他的估计),估计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为4.3%。所以说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美国在2000年能否维持这样一个高的增长速度,这对全世界的经济增长来说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对中国经济也是如此。这几年我自己也经常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感觉到最关键的还是美国,只要美国经济形势好,世界经济不管坏到什么地步都能缓过来,美国经济一完蛋,世界经济也一定完蛋。大家一定都记得很清楚,1998年秋季世界经济走入了通货收缩的边缘,但是美国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连续几次降息,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世界经济就真的被从边缘拉回来了。如果说那时美国的经济下去了,世界经济肯定也整个地被拖下去了,亚洲经济的恢复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说看经济,甭管其它国家怎么样,只要美国经济好,世界经济总之有一个支撑点。所以关注美国经济,是大家分析外部经济条件的一个重中之重。至于2000年美国经济能否保持这样一个增长速度,我持怀疑态度,我认为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比1999年更高。由于资本市场的大幅调整,美国经济增长中的隐患增加。在美联储连续加息的作用下,通货膨胀的趋势仍不能得到有效遏制,说明美国经济确有过热之嫌。目前,美国个人负债大幅上升,个人消费支出甚至已经超过可支配收入,靠个人资本增值来支撑负债,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美国股市大幅下跌,个人信用、社会信用都将出现危机。若美国经济减速,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让大家到商场,公司去买东西。比如北京的图书大厦发行最低100元,最高1000元的储值卡,用这种卡只能去买图书。这样一来造成我们一季度消费的非正常化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人民银行也没有不同意各级银行发行这种储值卡。特别是当代,百盛等大商场接受了这种储值卡之后,它们的销售额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第二个情况讲的是消费信贷。在对一些情况进行了调查之后,表明所谓的个人住房消费信贷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指花未来的钱圆今天的梦,而是指花别人第一成本的钱让自己的钱再去创造更高的效益,比如说我自己的钱可能用来买债券或者买股票,投资在别的地方,在这些方面通过做利润比较,我发现花自己的钱消费不值,而从银行借钱的成本比较低,这样的结果就是用低成本的消费来获得了高收入的来源,或者说是用银行的钱换了一种方式去投资。消费信贷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可能不会带来实际的消费增长,所以说一季度的消费增长10.4%是由消费信贷造成的这一说法可能不准确。但是有一点是要强调的,那就是这种非正常的消费带来的结果可能会在二季度、三季度消失。

金融研究所的王升向会议列举了加入WTO对中国金融提出的种种挑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生活和金融开放这一课题是我们今天上午讨论的主题之一,那么我就把有关的情况讲一下。WTO金融开放现在是125政策,即第一年是外资银行可以对所有的自然人和法人做外汇业务,第二年是可以对所有的中国法人做人民币业务,五年以后则可以对所有的自然人都可以做人民币业务,也就是说现在有五年的过渡期,就算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要和中国银行一样也得在五年以后。最近一段时间对金融和WTO的讨论比较多。现在为应付WTO,主要是在以下几方面做准备: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工农中建的改革。朱镕基总理在去南京之前有一个关于金融的讲话,三大主题他点出来了,一个是金融,一个是农业,一个是社会保障,这三大主题是未来二三年里要解决的问题。现在对工农中建改革所用的办法已经有了很多,比如建行,本金注资,2700亿用于省市分行合并、县支行的调整等,工农中建内部的统一法人管理、统一受训制度管理、内部垂直的审训制度都搞起来了,劳动工资制度也正在酝酿。工农中建改革到最后只剩下两样东西,一个是人,另一个就是它本身含有的产权。有人认为对工农中建的产权改革并没有什么实质意义,将资本引进来,这么多上市公司还是一样,跟国有企业没什么区别,改了股份制和没改股份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工农中建人太多,出不去。它跟国有企业不同。国有企业关门走人,国家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但是工农中建想走出一部分人,但是国家没有相应的保障制度。产权问题包含的问题之一就是产权与资本金的问题。因为工农中建每年资产增加1万亿,增加1万亿就必须提供8百亿的资本金,才能保证8%的充足率。这是一个相悖的问题,要保持国有独资,国家没有钱保持资本金,要保持资本金充足率,就得放弃国有投资的权力。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到现在也没有选择下来。最近准备采取的两项措施,一个是外派监事会,一个是把领导都换掉,建立新的指标体系,对领导进行考核。

WTO涉及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中小银行的问题。这里的中小银行指的是10家股份制银行和90家城市商业银行,共100家。这100 家银行对于加入WTO比较着急,他们认为外资银行一来,他们的市场份额就会下降,而工农中建不会下降,因为工农中建现在垄断了70%的存贷款和80%多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外资银行根本没法与他们相比。但是中小银行在好的城市里会更好,在5年之内,中小银行都会对外资银行开放。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存款保险的问题。现在中小银行和工农中建产生的信誉差异问题,要解决信誉差异就得解决安全网的问题,即存款保险的问题。存款保险并不是很容易搞好的。还有就是中小银行的重组合并。我们的城市商业银行都是在一个城市里,比如江苏省有五六个商业银行,它们是否可以合并为一个省银行?外资银行来了是否会把我们的银行买下来?工农中建实现了资产剥离,中小银行是否能实行资产剥离?去年对工农中建的一个最大的改革就是成立了四个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银行都有意见,说它们都是国家的,最后财政一笔帐全勾掉了,1万多亿全勾掉了,而我们这么多坏帐谁管?中小银行怎么办,这是一个热点。最近采取了几项措施,一个是中央银行给了中小银行一大笔贷款支持,一个是鼓励上市,鼓励增资扩股,鼓励增设分行,但是不一定能取得效果,因为这样不能形成网络,没有规模效益。将来加入WTO以后,中小银行一方面要受到工农中建的挤压,另一方面要受到外资银行的竞争,目前这100家中小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很小,不到10%。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跟WTO有关的问题就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因为老外要全面经营人民币业务。现在已经有了改革的方案,但是它要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放开以后,是涨还是跌,也取决于工农中建,现在中小银行并不愿意放开利率。因为利率放开以后,工农中建会把利率降得很低,客户都到工农中建去了。在一段时间了存款利率不会放,但是贷款利率应该放开,因为所有的贷款对象风险是不一样的,利率所含有的风险信息是不一样的。原来的利率之所以一样,是因为宏观假定所有的国有企业的风险程度是一样的。存款利率标准化是有道理的,因为可以假定所有的存款风险程度是一样的。利率市场化的麻烦之一在于垄断,第二是我国的利率放开以后没有长期的收益曲线,即标准,国家应该有一个长期国债收益率,它是倒挂在存款收益率上的。前两天,国家财政部招标了第二期国债,招标的利率结果很奇怪,是在银行一年的存款利率基础上增加0.55个点。国家已形成了一个惯例,就是把国债收益率挂在存款收益率上。也就是说国家没有利率基准线,不能形成长期利率曲线结构,反贴过来,现在的利率就会乱。而美国有一条国债收益率基准线,大家的利率向它靠,它的风险是0,在它的基础上加了几个点,还是减了几个点,体现出了曲线结构和风险结构。中国必须有一个基准。现在是以银行为基准,因为工农中建在国债招标上是垄断的,垄断的结果是它出多少价是以自己的成本为基础的,它自己的成本就是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所以说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

第三个问题是混业和分业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严格分业的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都是刚刚实施的。这三个法律框架决定了中国目前必须严格分业。中国的严格分业有两层含义,一是一个法人做一种业务,一是相互不能参股。在中国有一个例外,就是光大模式,光大模式在中国是不违法的,因为它父亲是一个控股公司,它儿子光大证券、光大保险、光大银行是三个相互不参股的机构。美国实行金融法以后,也从银行持股转到光大模式上来。爷爷什么都不是,儿子是银行、证券、保险,孙子是信用卡公司、金融咨询公司、其他产品公司,这种形式是可以的,它仍是一个法人以一种业务为主,其他证券业务的收入不能超过一定的比例。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同一个数据库、同一个研究机构以及同一个网络可以为一家子成员服务,这就有规模效益了。混业和分业是一个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来到中国,肯定是分业,它在中国的人民币业务是分业的,但是它在境外是混业的。中国现在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证监会、人民银行、保监会严格独立监管,不可动摇。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谁也不敢说中国是走向混业的。

第四个问题是人民币可兑换问题。现在大家也讨论不清楚,究竟有没有条件,有没有时间表,要达到什么条件才可兑换。有人认为宏观经济要稳定,外汇储备要很多,银行要有很好的内控等。

第五个问题就是支付系统。这个跟工作重点有关系。中国的电子支付系统实际上是五套,工农中建人民银行,这五套系统几乎一样,而且工农中建的系统比人民银行的系统还发达。现在外资银行还体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做的是外汇业务,外汇业务不需要国内清算,国内支付。现在中国所有的网络公司都没有解决支付问题,跟国外无法相比。

最后一个问题是农村信用社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总之,假如中国加入WTO,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还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发言人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