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平:历史实践可以检验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 陈 平
    2014-08-15   累计浏览:

我是这次开会第一次见到黄有光教授,原来听小凯说了很多次,今天相见恨晚,你说的东西我全赞成。但是,作为讨论者,我还是要提点问题,实际上我提的问题是补充你前面的内容。

 

弗里德曼的计量模型检验标准不懂经济学和物理学的差别

 

我非常不欣赏弗里德曼那本《实证经济学》,他有一个非常大的误解是什么呢?他没有区分经济学和自然科学的差别,他有一个说法是说“如果你的预言可以被验证的话,什么样不现实的假设都可以接受”。但是,你知道做计量经济学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怎么做out of sample test。例如我有一个样本的数据,属于过去一个时段,例如1950-1980年。假设经济结构不变,做了回归把参数定下来。你对1980年以后的事件往外推测的时候,你怎么知道外面时段(例如1980-2000)的经济结构没有变化呢?所以弗里德曼的实证经济学检验看起来很好,但是操作起来计量经济学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我说的经济时间序列不是稳态,而是非稳态(non-stationary)

 

抽象是否现实要看研究对象

 

今天黄有光教授提出来的新的判断的标准我是接受的。当然还有一个小的原因,因为我的老师之一 Robert Herman,也是大爆炸理论创始人之一.所以讨论宇宙起源问题,我们也有共同语言。

 

对物理学来讲,比如行星运动,可以用一个质点描写,抽象掉地球的体积,这是高度抽象的东西,为什么可以接受?因为他可以解释行星运动。但是你想解释地球的地震,你用质点描写就不行,地球必须画成有层次的球层。

 

经济学中误导政策的案例之一:代表者模型和 IS曲线

 

黄有光教授的标准就是,假设可以看起来不现实,但是结论不能有误导,这是很好的标准,经济学有很多理论的误导,特别是意识形态和利益的误导。

 

我举两个例子补充黄有光老师,结论不能有误导的判断标准是可操作的。

 

第一,我认为经济学最误导的模型就是代表者模型。黄有光教授刚才讲的厂商的例子就是个代表者模型。最误导的代表者模型就是宏观经济学的IS曲线(利率和投资的反向关联曲线)。它意味着降低利率就能增加投资,也就增加产出。我们这次经济危机最大的教训就是发现IS曲线不灵。标准经济学就要一袋子土豆用一个点代表,政府降低利率,就可以增加投资,增加投资就可以增加产出,美联储的利率降那么多,有什么结果,结果很可能是负的,为什么没有刺激投资?你可以假设降低利率在正常的健康的经济形势下可以刺激投资,但是宏观经济学从来没有人定义什么是健康的经济。我的观察很简单,在美国经济独霸世界的时候,你可以把他当做封闭经济考虑,可以不考虑国际竞争。在1950-70年代,美联储降低利率,美国的投资确实增加。1970年代以后,石油危机,欧洲美元市场诞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就不行了。蒙代尔告诉我,肯尼迪当总统时,萨谬尔森和托宾的建议就不灵了。为什么?美国降低利率,资本就外逃到欧洲美元市场。换言之,降低利率的后果不是一种可能,而是三种可能。哪三种可能?第一, 伯南克降利率证实了市场的负面预期,对美国经济前景非常不看好,投资不确定性非常大,资本家拿钱干什么? 后来的cash, 钱拿在手上观望局势,等到大企业垮台了我再抄底,现在我不投资。第二条,投资不但不增加还减少,减少到哪了?资本外逃,跑到中国和亚洲,经济增长率更高的地方,70年代是跑到欧洲美元市场。第三种,才是IS 曲线预言的增加投资,增加产出。到目前为止,只有油页岩的投资在增加,原因不是货币政策,而是技术突破。美国整体危机六年了,至今投资起不来,改革也搞不下去,基础投资又没有钱。我们一大批人在学宏观经济学,拿一个IS曲线讨论货币政策,认为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这次金融危机证明完全是错了,因为什么?因为我们是开放经济,不是封闭经济,利率和投资不是一个单向线性的简单直线。从这点来说,我大力支持黄有光先生的标准,误导性的简化假设是极其危险的。

 

误导案例之二:拍卖的次优价格

 

第二条,我也非常欣赏刚才黄有光举的拍卖的例子,我也认识威克利(Vickery),他没有得诺奖的时候,开美国经济学会年会的时候没有人理他,我对这个老头很感兴趣,就去和他聊天。他提出一个“次优价格”。就是拍卖时,中签的不是出最高价的人,而是出第二高价的人,来制约过度投机。

 

新古典经济学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什么呢?我管它叫“半边经济学”,什么是半边?就是只讲消费者的视角,不讲生产者的视角;或者只讲借贷成本,不讲放贷的利润,片面的说事,什么消费者剩余等等。比如,你凭什么说降低利率就可以促进投资,是从借钱方的角度说的,你降低利率,我借钱的成本降低了,但是对放债的人不是好事,你降低利率,我回报减少了,银行就惜贷。所以,我们教的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都是半边经济学。是意识形态的问题,假装社会公平,只讲消费者主导,只讲消费方,不讲供给方。你现在发现凯恩斯讲就业不足,如何拉动消费?老百姓得先有稳定就业,然后才有消费。美国现在稳定就业都没有,发钱叫老百姓拉动消费,可能吗?根本不可能。老百姓拿钱先还债,后者留着应急。半边经济学的另一个例子就是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卖土地是供给方。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是供给方经济学。地方政府要创造政绩,又没有钱,怎么办?卖地。地价越高,财政收入越高,短期政绩越好,那就是“第一价格”。如果我引进黄有光介绍的这个“次优价格”,是不是解决问题呢?也不解决问题,“次优价格”,地价还是太高。受损的是实体经济,制造业跑了,上海变空了,年青人就业怎么解决?广东也面临这个问题。

 

我就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最优价格、次优价格?为什么不是平均价格?黄老师给的答案非常精彩。他的理论模型就只有两个交易者。如果我求均值,要求多个交易者。我作为一个物理学家来看经济学,就觉得经济学很奇怪:经济现象远比物理现象复杂,任何一个生物学家都明白人的本性是社会人。但是经济学的模型比物理学生物学都简单。经济学里只讲鲁宾森经济,只有一个人,自己对自己优化。最多两人交易,或两人博弈,“多”人交易就没有。

 

误导案例之三:Lucas 的微观基础论和干预无用论

 

当年我和黄有光关心同样的问题,就是中观经济怎么算?

 

卢卡斯讲货币中性论的时候,有什么微观基础,就是家庭的消费和工作。微观基础是无穷多家庭,无穷多家庭怎么做理性预期的决策会是一样的呢?卢卡斯混淆一和多的差别,说代表者的行为等价于一个家庭。这是一个极端简化的假设。做科学的人明白单体问题和二体问题是等价的。做一个质心变换,二体问题就变成一体问题了。所以两人交易这等价于单人交易的优化解是可以的。但三体问题就不行了,混沌怎么出来的?三体问题不可积分,所以任何问题从三到多,你从一体、二体得到的结论马上改变。我们研究的结论和卢卡斯相反,决定经济波动的是中观基础,中观在金融、在产业结构,不是微观基础几千万的家庭消费者。从这点来说,我非常欣赏黄有光老师的发言。

 

历史实践可以检验经济学的主要流派

 

黄有光的书我还没有读,回去拜读你的书:《从诺贝尔奖得主到常人的经济错误》。我个人认为经济学不是应用数学,也不是人文。经济学不能像人文那样兼容并包。经济学应当是经验科学,实验可以检验。但是经济实验和自然科学不一样,自然科学可以创造一个稳态的实验室,经济学检验主要靠历史的实践,尤其是大萧条、金融危机,可以检验,互相竞争的理论,包括货币学派、凯恩斯派、奥地利学派在哪些理论和政策上有对有错,能清楚发现和否定令人误导的理论。谢谢黄老师。

 

[ 陈平 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中心教授,本文为作者在201456-7日「中国经济学跨学科理论创新研讨会」的演讲修订稿,标题为编者所加 ]

 

 

2014620

中评网首发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