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旭:中国的行政审批该走入历史了

  • 赵旭
    2014-12-01   累计浏览:

中国的行政审批一直非常重要,减少行政审批也被当作本届政府深化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新一届政府上台以来,一直在实行行政审批的改革,出台了很多政策,从实践中也看到行政审批的确减少了、放松了、加快了。应该说,这些行政审批改革还是触及了一些本质,比如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比如最近出台的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事项不能再审批和核准。但是总觉得还没有触及最本质的东西。


那么有关行政改革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是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这是一个长久以来被屡屡讨论,却仍然没有讨论清楚的问题,或者说目前的划分仍然不对,政府的职能定位仍然不对。


在这个问题上我特别想说三点,一是政府不相信市场。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大政府的传统,政府从根本上上不相信市场能解决问题,反而相信政府干预可以解决问题。


第二,政府总认为国企优于民企,国有企业有天然优越性。是这么多年搞社会主义,理念上认为国有企业可以不要利润,为了所谓公共利益是可以亏损的。所以经常说的就是,民营企业都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标,不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现在的国企改革就没有希望,因为改革没有击中要害,没有解决国企和民企的权利地位不平等的问题。企业就应该是一样的,《公司法》中说得很明确,公司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如果没有这一点,国企如果不以营利为目的,去按政府的要求承担责任,去履行本该由政府履行的职责,市场的规则就没用了。政府权力介入后,就不会有平等的市场竞争。


政府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代理人,必须要明确,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权利是民事权利,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人角色所拥有的公权力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民事权利和其他的产权所有人所拥有的产权是完全平等的,不应该是有差别的。政府在国企所享有的这种民事权利,一方面不能与公权力结合去损害市场中其他企业的权利,另一方面本身也有权不受政府公权力的不当干预。


而如果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没有必要。因为从政府公权力的角度也好,从老百姓的角度也好,国企、民企在私权利上是平等的,没有什么所有制的差别,企业就是企业,为什么要混合所有制呢?而且如果是市场配置资源,在市场里面自然会发生相互并购,并购以后所有的企业可能都是混合所有制的,并不需要刻意去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当然会有一些例外,比如说欧美在公共服务领域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国企,这些国企可能不以营利为目的。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一定要有公法,按公法组建公法企业,而现在中国没有公法和私法这样的区分。


第三,就是混淆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政府的四大职能是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但是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没有很好地区分,是混乱的。宏观调控的目标是经济平稳运行,只能通过货币、财政等政策手段来改变市场信号,间接引导企业,宏观调控不能直接针对任何一家具体的企业。而市场监管属于微观规制,是直接针对具体企业的,目的是维持市场竞争秩序,是合规性审查。


中国是怎么做的呢?当经济形势不好了,政府就加快审批项目来提升经济,发改委最近又在加快审批项目,有报道说批了7万亿。也就是说,发改委批项目并不是以这个项目是不是符合预先设定的审批条件来决定是否通过,而是以宏观调控的需要来决定,这就把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完全搞乱了。


结果就是宏观调控也没做好,微观管制也没做好,两头都没做好。宏观调控没做好,克强总理说过剩产能都是批出来的。微观管制象环境管制很失败,大范围的雾霾,食品安全监管也很失败。为什么会这样?除了腐败寻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试图用市场监管的微观管制手段去达成宏观调控的目的,这两者搞混了,被市场都扭曲了。


中国现在是时候要让行政审批走入历史了,要以更加规范的行政许可代替行政审批。一是要把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分开,一个间接调控,一个直接管制,这两者要彻底的分开,由不同的政府机构来执行。二是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符合规定的就批准,不符合规定的就不批准,而不管宏观经济是怎么样的。需要调控宏观经济的时候就不要去管微观的。不能用关停并转、保大压小等等方式做宏观调控。


同时,行政管理体制要进行深入的改革。目前一般都认为政府管制太多了、管得太严了,所以现在的改革方向是放松管制、下放权力。但其实不然,放权的方向可能是错的,不见得是管的太多太严,而可能是管错了方向、用错了方式。实际上,中国的市场监管还远远没有做好,不是放松的问题,也不是加强的问题,而是要改变的问题,要换一个方式去管的问题,要找准真正需要管的东西并且管住。比如我们昨天在微信群中讨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问题,有人提出,现在总量控制根本控制不住,没法落实,没法核查,拿不到准确数字,怎么做总量控制?类似的真正应该管的没有管住,还差得很远。    (本文责编:霍默静)


[ 赵旭 天则经济研究所广州区域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1月9日天则经济研究所/中评网主办的2015「新年期许」论坛上的主题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2015年01月15日

中评网-与FT中文网同步首发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