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议与回应 | 葛荃、盛洪

  • 葛荃 盛洪
    2016-11-24   累计浏览:

 

葛老师的回应,说孔子在君王面前表现得比较恭敬,这和“君权至上”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孔子是主张尊敬君的,甚至是惶恐的,这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和“君权至上”还是不一样。你如果讲一个具体人在国王面前很惶恐的话,他说的话就没有价值吗?我给你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爱德华•柯克。他在英国国王面前就是强调说“王在法下”,这是非常著名的话。据说国王大怒,他立刻就哭泣要请求饶恕。这是没有关系的,有这种思想就很好了。英国人可贵就可贵在这儿。柯克向国王求饶,就说“王在法下”不算数?不是这么回事。英国人有个态度说这个原则是好的,我不管你怎么说的,你跪着说的,你哭着说的,但是他说了“王在法下”。

 

还有一点,什么“天无二日”这些话,这是一个对职位的描述,不是对一个具体的个人的描述。一个社会确实只能有一个政府,政府应有一个领导人。我觉得这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正的非常系统的儒家传统这方面没有争议的。而且孔子是把承载道的责任是放在士的身上,不是放在王的身上。孔子说“士志于道”,包括去承载公众责任,包括去替天行道,甚至不惜以身殉道,这都是士的事情。这在孔子、孟子等一系列的儒家经典著作中都有非常多的论述,确实不是说只有王才能对接天道。儒家强调王要遵循天道,但是你不遵循怎么办?我们士要想办法让你遵循,不是说只有王能去跟天道对接。这是我的一点回应。

 

葛荃:我对盛洪先生的发言回应一下,我料到秋风跟盛洪会反对,因为确实在观点上不太一样。关于儒家思想的君权至上的东西我是这么一个判断,《论语》里面孔子没有这种话,但是有记载孔子上朝的时候,孔子过君位对君主非常尊敬,另外孟子晚于孔子一百多年,孟子说、孔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皇皇如也。另外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这个具体表述不一样,但是这个话是没有错的,三见于《礼记》,而《礼记》被认为是思孟学派的作品。

 

事实上在先秦诸子里边,除了孟子的许行章,还有道家的、庄学的,这些人对君主政治是否定的,其他的学派对于君主政治都是举双手赞成的,儒家法家的区别不在于对君主政治本身的一种分歧,也不在于对君权至上的这种分歧,而是在于如何维系君权,他们有不同的看法。以韩非为代表,法家说“国者君之车也”,他维护的就是当下的君权是至高无上的。儒家在讲到政治权力的时候,强调的是君主政治制度,君主的权力本身是至高无上。至高无上是说他没有君主能够跟天道对话,是孔子把他的理想的政治,王道的理想,以及他的道德理想都看作是一个道。但是这个天道本身的对接是王,而不是普通的人,在政治上它对接的是王而不是普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王是君主手里的另外一个工具,所以从汉代开始中国始终是一种政教合一,思想和信仰的东西从来没有高于政治权力。我就说这么多。

 

盛洪:葛老师要回应,说孔子在君王面前表现的比较恭敬和君权至上不是一回事,就是说孔子是主张尊敬君的,甚至惶恐的这都是没有关系的,但是和君权至上它不太一样。你要这么讲的,如果讲一个具体人他在国王面前很惶恐的话,我给你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爱德华•柯克他在国王面前就是强调说王在法下,这是非常著名的话。然后国王大怒,他立刻就哭泣要请求饶恕,这些是没有关系的,就是你有这种思想。英国人可贵就可贵在这儿,苛克向国王求饶说王在法下这不算,不是这么回事,英国人有个态度说这个原则是好的,我不管你怎么说的,你跪着说的,你哭着说的,但是这是他说的王在法下。

 

还有一点什么天无二日这些话,这是一个对职位的描述,不是对一个具体的个人的描述,我觉得它是不一样的,所以真是非常系统的儒家的传统没有争议点。而且孔子是把承载道的责任是放在士的身上,不是放在王的身上。孔子说士志于道,包括去承载的,包括去替天行道,甚至不惜以身殉道,这都是士的事情。这个在孔子、孟子等一系列的儒家这些经典著作中都是非常多的,这个确实不是说把天道和王对接,天道和王对接是说王要遵循天道,但是你不遵循怎么办?我士要想办法让你遵循,不是说只有王能去跟天道对接,这是我的一点回应。

 

[ 本文为葛荃、盛洪两位专家2016625日在天则经济研究所与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主办、腾讯思享会与《东方历史评论》协办的「历史学与制度研究理论创新」研讨会评议与回应的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2016-11-23

中评网首发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