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翼:大数据、人工智能急需更多理论建构

  • 张振翼
    2017-09-04   累计浏览:

 

我是后学晚辈,很荣幸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讨论。确实就像刚才杨老师说的,国家信息中心当初成立的目的就是想收集全国的经济信息,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国家信息中心在大数据方面投入了很多力量,也做得不错,我们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发展还有一些了解。今天有三个观点跟大家交流一下。

 

第一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能不能支持计划经济这个事。我觉得刚才几位老师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了。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不能支持计划经济。所谓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可以支持计划经济的说法,主要是认为当我们掌握的信息足够多,当我们的计算能力足够强,那么人工智能就能做出所有最优的经济决策,也就是计划经济里的那个计划。如果我们假设存在这样一个全知全能的人工智能,会是什么情况呢。其实有一个情况可以很好的进行类比,在西方神学完全占据统治的时代有一个讨论,说上帝一定是全知全能的。既然上帝是全知全能的,这个世界为什么有恶的存在,如果是全知那么上帝一定是知道有恶存在,如果是全能的那么就可以除掉恶,为什么世界还有恶?答案是每个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尽管上帝知晓一切并且会惩罚罪人,但是每个人仍旧可以自己选择做恶还是不做恶。也就是说从思想上上帝可以全知全能,但是行为还是要由每个个体独立做出。回到人工智能与计划经济,计划经济要解决的恰恰不是思想的问题,解决的是行为的问题,它计划的是经济行为的结果,这样的人工智能得比人类最狂热的想象中的上帝还厉害。我觉得如果真有这样的人工智能出现,那么我们人类的社会也就解体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依靠人与人互动而不断演进的社会演化进程,如果一个全知全能,连行为都能预设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了,并且我们完全按照人工智能的计划行事,这就直接取代了人与人的直接互动,我相信也就消解了我们的人类社会。

 

第二我想说的是人工智能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人工智能不能做完整的计划经济,但是人工智能对于单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计划,现在看起来未来很有可能是全面比人强的。我觉得这个很可能是当初马云、刘强东说出发言的出发点。因为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这种事情正在发生,人工智能是可以发现我们难以发现的创新点的,刚才盛洪老师说的下围棋的例子,AlphaGo为什么现在被称为Alpha老师,因为它走出了一些完全创新的走法,在与李世石的对局中走出了挂在五路这样的走法,这是没人想过的棋,改变了很多长久以来已经固定的思维,对于很多定式也有所创新。还有刚才张曙光老师说的大数据,大数据例子很著名就是尿布跟啤酒的例子,在超市里面把尿布和啤酒摆在一起的时候,对销量是有促进的,为什么?因为要是家里没尿布了,妈妈肯定要留在家管孩子,所以是爸爸去超市买尿布,要是买尿布的时候看见旁边有啤酒,那男的一般会愿意顺便买点回去。这样的情况靠人类自己的经验是很难发现的,一开始啤酒和尿布摆在一起也就是个巧合,但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能发现这其中的关联的。再比如现在汽车企业通过大家在网上对车型的数据搜索情况做短期市场销量预测,搜索的越多说明大家对这个车更感兴趣,买的可能更高,所以对应的厂家的铺货,营销活动都可以跟上。所以当下人工智能可能在做经济计划方面,已经在某些点上比人强了,未来演进下去,全面比人强是很有可能的。

 

我觉得所谓人工智能与计划经济的讨论,是没有分清楚一个企业的经济计划和一个国家的经济计划有什么不一样?一个企业当然是需要经济计划的,因为它要布局企业的资源,要想办法把这个事情推进下去。但是一个企业的经济计划是不能简单推理到一个国家上面去的,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国家的资源配置完全不是一回事,因为一个企业满足的只是部分市场,但是一个国家的总理同时面对着总需求和总供给,那么做决策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所以我的结论是在当前情况下,我们日常行为都在快速数据化,全面被人了解,人工智能通过掌握数据,在单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计划上面已经越来越厉害了,但是经济计划和计划经济完全不是一回事。

 

第三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现在技术的发展需要学理的支撑,技术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学界加强研究,对很多对与错的问题要给出答案。我觉得当下最重要是两个问题。

 

一是互联网时代,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数据产权界限问题。互联网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平台企业的诞生,由于巨大网络外部性,平台往往在某个领域具备垄断性质,在某一个领域。一家平台独大,然后平台凭借着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做了很多预测,而且确实很准确,我想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容易搞不明白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区别的原因。刚才方兴东老师说“平台的傲慢与偏见”,一方面他们傲慢确实是有资本的,但是另一方面说平台有没有权力用个人用户的数据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没有说清楚的问题。原来大家说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扁平时代,但是其实不是的,现在平台和用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在这种情况下,平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不可以做的,用户的数据哪些可以用,哪些不能用,这些事情现在是没有说清楚的。欧洲管的比较严,很多事不让做,但是也限制了创新,中国管得比较松,但是有产生了“傲慢”的平台。到底怎么才是好的,可能我看文献还比较少,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比较好的说法。

 

现在区块链为什么这么火?区块链从技术上没有什么先进性,不是很复杂的技术。但是它提供了什么?它提供了一个平权的思想,如果你应用了一套区块链系统,无论大平台还是小平台乃至于用户理论上大家拥有同样的权力。人工智能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而区块链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区块链一定程度可以给平台与用户之间的数据产权关系提供解决方案,这是这个技术在当下这么火爆的最主要原因。

 

二是人工智能拟人化后的定位问题。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参与到我们经济社会生活中来,但是我们应该给予人工智能怎样的定位还是不清楚的。比如在前现代个人是单独的主体,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提出了法人的概念,将公司拟人化来承担对应的责任。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个人化的决定都是人工智能来做了,那么这个决策责任谁来承担?一个很经典的例子,现在人工智能很热的一个领域就是自动驾驶。假设一辆汽车正在行驶,正面一辆车过来,如果我撞了他,我车里面的人员会死掉。此时我左边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右边有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左边的人没有戴头盔,右边的人戴了头盔。我往左走,左边的这个人很有可能会死掉,我往右边走,右边那个人大概率不会死但是估计会重伤。但是同时戴头盔的人是符规则的人,不戴头盔的人是不符合规则的人。这时候应该怎么选?在自动驾驶的情况下,伦理的东西到底谁来负责?过去这个车是人在开车,无论他做出什么决策都是他在负责。但是当没有人掌控方向盘,人工智能决策的时候,负责的是谁,在当前的时代下人工智能的位置是什么样的,这是现在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

 

就像刚才很多老师说,大数据+人工智能能不能支撑计划经济并不是很复杂的问题。但是当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确实还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内容,学界还需要进一步跟上经济的发展,然后给予更好的理论支撑。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

 

[ 张振翼 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本文为作者2017年8月23日在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新经济沙龙——“‘大数据+人工智能”能否支持计划经济?”的演讲修订稿,转载请注明 ]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