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在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127期]

外商在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与前景

时 间: 1998-08-28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卢迈

主持人:

评议人: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国务院发展中心卢迈研究员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第127次双周学术会上作了主题发言,探讨了外商在中国农业投资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与会学者讨论了外商农业投资的特点、优势和政策环境,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更有成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资,振兴农村经济,下面是这次会议的综合观点。

外商在我国农业投资的现状和几种有关的假设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经济增长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情况也是如此。这表现为:增加了农业投资,缓解了国内农业投资的不足;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农产品出口;增加了农村的就业和收入;有利于农村的产业调整等等。到1996年底,外商的农业直接投资大概是70亿美元,项目数累计约有7000项。但是,与全国对外开放的形势相比,农业的对外开放相对滞后,农业上7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只相当于全部外商投资的1.5%,这7000个项目只相当于全部外商投资项目的2.5%。当然,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判断多少算多,多少算少。但是,首先,这个比例同我们的期望值相比较低;其次,国际上外商在第一产业的直接投资占全部产业直接投资的20%,这个第一产业包括了矿产、采掘业,与我国有一点儿不可比,但多少也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是大了一点儿。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外商在我国农业上投资比例偏低呢?有这样几种假设。

第一、 外商之所以到另一个国家去投资,支出额外的物质成本和风险成本,是因为他有垄断的技术优势。这种优势使他在国外投资时取得垄断的收入。但是,农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假定不可能有垄断优势。所以,外商的投资很少。

第二、 中国的小农经济使得农业成为高度分散经营的行业,中国有两亿多农户,每一个农户耕种八、九亩地,外国任何一个稍有规模的公司要和这么多分散的农户打交道,成本必然很高。

第三、 中国的农业没有比较优势。中国资源有限,人地规模小,而且农村经济长期爱城市经济统治,容易受到天灾影响,所以外商不来。

第四、 外商投资中的主要成分是港澳资本,他们本身是城市经济,没有什么农业,所以对农业投资不感兴趣,而香港的投资在中国整个的外商投资中占相当大的份额,所以也导致了农业投资所占的比重较低。

外商农业投资的特点

要找出为什么外商农业投资比较少的原因,目前只能考察已经来到中国投资的外商,考虑他们遇到了什么障碍,有什么问题,希望怎么解决,来推想一下其他的外商有什么问题,为什么来投资的少。有人收集了1994年到1996年外商投资的企业名录,约有两千九百家,又对外商农业投资最多的五个省的外资农业企业做了问卷调查,这五个省是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和辽宁。由于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部分是港商,农业投资里面,港资的比重也比较高,约占全部投资的40%。所以,以港商为例,来分析外商农业投资的特点。

一、 港商在大陆投资的身份是多样化的,大概有五类。第一类是香港本身的居民和公司。这是港商农业投资的主体,这里包括了香港的农民和农业有关联的企业,以及与农业无关的企业。第二类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香港注册的公司到内地来投资农业。第三类是香港公司做为其他外资公司的代理在华投资。第四类是多国联合投资。第五类是香港的中资企业在内地投资。

二、 港商投资于大陆农业的历史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港资进入农业开始于1980年,一直到1988年。数量都比较少。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起,港商的投资大幅增加。这是由于1986年到1988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了餐饮业、食品业的繁荣,港商最先发现了这样的市场机会,并且不顾政治方面的因素,一举扩大了农业投资。第三个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外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经济改革方向有了更大的信心,外资开始增长,港资比重有所回落,但仍保持着领先的比例。

三、 港商农业投资的行业分布。第一,渔业占有较大比重,港资的项目中,40%是渔业投资项目。这可能与饮食文化有关。第二,经营的产品中,大路货比较少,特殊产品多。

四、 港商农业投资的地区分布。港商农业投资在地区上相当集中,第一位是广东,占项目数的37%,第二位在福建,占17%。然后依次是山东、辽宁、江苏等省。而与之相比,台商首先选择的是福建,而日商偏好辽宁。

五、 从投资规模上看,港商农业投资的平均规模都比较小,小于外商平均的农业投资规模,但很小的和很大的都不多,主要分布在100万到500万之间。

六、 投资形式。中国的外商投资有合资、合作和独资三种形式。港商选择合资的比重最大,其次为中外合作,独资最少。与其他外商相比,港商采用中外合作形式的比重较高,因为这种形式的投资可以以中方乡镇企业的名义取得贷款,税收方面也有优惠。

七、 港商经营农业一般都是综合经营。这种综合经营是行业间尽可能相关,比如种、养结合,饲养、加工、销售相连,纵向联系和横向相关都有,这是一种产业化的经营方针。

八、 港资企业的销售市场,其中有一半是以出口为主,一小半,49%,以内地为市场。中小企业以出口为主的比较多,因为控制外销渠道是它们的一个优势。大企业绝大部分以内销为主,因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是服从于其整体的战略考虑的。他们的战略布署中,中国的投资是以中国的市场销售为主的。另外,合资、合作企业以出口为主的较多,独资企业则是以内销为主的占多数,这是外商减少利益分配的矛盾和扩大控制权的一种手段。

九、 关于土地的租用,中国的土地比较少,但外商投资中,土地租用没有成为主要问题,林业投资中,印尼金光集团的规模最大,租用了一千一百万亩林地。外商租用土地大多是与国营或集体的农场、林场进行交易,直接和农民发生关系的只占三分之一。

十、土地租用的年限都比较长,十年以下的占47%,林业种植最长的达到70年。

十一、劳动力的供给。外商农业投资企业使用的多是本地工,这与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劳动
力需求弹性大有关,同时可以省下食宿等方面的开支。当然,雇佣本地人也存在着员工
素质偏低,难以管理等问题。但这可以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中得到补偿。

十二、港资企业的经营状况。三分之二的港资农业企业是持平和盈利,三分之一是亏损。这
与整个外商投资企业正好颠倒过来,全国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60%亏损,只有40%
持平或盈利。

港商农业投资的比较优势和环境问题

港商普遍认为,农业是一个市场风险、自然风险都很高的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但是,他们仍能得到利润,是什么原因呢?是否与他们引进了新的生产要素有关呢?

调查发现,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引进了生产技术和设备,比如,有60家引进了农业设备,47家引进了种子种苗,24家引进种畜种禽,并有42家引进了生产技术,有35家引进储藏设备。他们引进的项目设施对中国的农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无论是引进这些技术的企业,还是没有引进这些技术的企业,他们所倚仗的最重要的东西,不是生产技术或硬件设备,而是管理技术或营销技术。有103家企业认为它引进了管理技术,有67家认为它引进了营销技术,这两项的比例高于港商引进的任何其它技术。而且,其中有一批企业认为它们只引进了管理和营销技术,除此之外没有引进别的。可见,外商的比较优势,不仅在于资金,更重要的是他能做为企业家,把这些要素组合起来,而这种企业家的要素是中国最稀缺的。外商带着这种要素,就能在中国的土地上,把企业网络建立起来,就能经营,就能赚钱,这是他们经营中最重要的一条。

中国农业投资的外国企业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泰国正大,它有自己的饲料技术,但最关键的是它的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怎么和农民分享,怎么和农民建立合作的伙伴关系。金光集团也采用了合理的与农民分享的机制,租用农民的土地,到砍伐林木的时候给农民三成木头,农民也很乐意。这样的案例很多。有的港商来内地办养猪场,完全不懂农业,完全使用中国当地的畜种和技术、设备,效益就比当地其它的养猪场高很多。

所以,看看外商赚的是什么钱,中国缺的是什么,对我们是很有启示的。港商能赚钱,需要有技术优势,但这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而管理、营销方面的技术是最关键的。

港商在内地投资农业企业,有比较优势,但也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港商遇到的问题里面,有硬件问题,也有软件问题。但更主要的是软件问题。因为调查中显示,外商对我国的基础设施的综合评价,是在良好和一般之间,尤其是沿海地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已不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问题。

软件问题中,首先是与农民打交道,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与农民打交道有困难,比如农民放牛到林场中去,破坏林木生长,等等。但是,外商普遍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政府的问题,是制度环境方面的问题。比如,在投资选址上,外商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与当地政府关系比较好"。外商认为中国政府的政策好,他才来投资;与地方政府关系好,才到这个地方来投资。外商对政策的建议要求中,第一位的是地方政府对农业的支持,第二位的是地方治安。此外,还有乱收费问题,税收问题,部门垄断问题,政府办事效率问题,公安司法制度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政策环境,制度环境方面的问题,影响着外商在内地投资的成本。所以,可以推论,制度环境,是现有的已投资的外商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吸引潜在外国投资者的主要问题。

此外,比如与农民打交道的问题;也有的是所有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都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的条块分割问题。农业企业有一个跟其它企业不同的特点,它需要跟人打交道,跟千家万户分散的农民打交道,这种交道打得越多,交易成本越高,政府的作用越大。这是在农业领域投资的外商把政策环境做为首要条件的原因。但总的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对于吸引外资,提高本地经济增长率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性,所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了很多优惠,并成了衔接中外企业合作,合资关系的关键因素。这是在评价外商投资的政策环境里应该认识到的。

对假设的评价及政策建议

根据对外商投资农业企业的调查结果,可以从实证的角度对关于外商在我国的农业投资提出的几个假设作出评价。

第一个假设,说农业是充分竞争的领域,没有垄断优势,所以外商不投资。这个假设看来不成立。市场细分之后,总是有盈利机会的,港商农业投资,一般几年就回收了。只要中国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环境,有一个不断提高的国民收入,机会就很多,这是外商最看重的东西。

第二个假设,关于小农经济问题。跟农民打交道,成本确实高一点儿,但是农民劳动力价格低,土地价格低,可以成为交易成本高的互补因素。因此不成为主要障碍。比如泰国正大集团,跟农民的关系就处理得很好。就看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了。

第三个假设,中国农业没有比较优势,从土地规模上看,肯定没有优势。但从中国特有的条件、资源看,中国的物种资源,气候资源,土地多样性资源,廉价的农业劳动力资源,都可以成为优势。即使这些条件都不看,中国的市场条件也是很吸引人的,中国的收入水平增长快,人口众多。收入中近50%的消费花在食品上这是很多投资者认同的。

最后,外商作为外来投资者,中国的环境下仍可以赚钱,没有农业经验的人也可以赚钱。

在分析了这些假设不成立之后,主要的因素就应该归结为,政策环境如果好一点,可能对外商会更有吸引力。因此,卢迈研究员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的政策建议:

第一、 应减征、免征农林特产税;
第二、 应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第三、 坚决制止乱收费,收费由一个部门统一起来,增加透明度;
第四、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对这部分投资;
第五、 放宽农产品批发和零售方面的限制,使大公司可以形成农业一体化的垂直链条;
第六、 与政府合作,使农业吸引外资在政府间合作的层次上得到帮助和加强。比如,与香港特区政府合作,把内地变成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七、 对大小企业都要欢迎,不要眼睛只盯着大企业,中小企业比较灵活,而且在促进农产品出口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贸易扩张和中国的高储蓄率,这三者间的联系,已成为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内需不足,很大原因是农村购买力上不来。如果我们能在改善制度、政策环境上作出有成效的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外资向农业领域的投资,因为这个领域中的外商的成功经验已经足以证明它的巨大潜力。吸引外资,振兴农业经济,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内部的振兴,也将对我国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起到意义重大的作用。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