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升值的后果——一个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08期]

货币升值的后果——一个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

时 间: 2006-04-14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张斌

主持人: 张曙光

评议人: 施建淮、叶辅靖、曾刚、杨帆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第 308 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张斌博士与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人民币升值的后果。

张斌的演讲主要分三部分:过去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模型分析以及货币升值可能带来的经济影响;从政府的意义上看此研究对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及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影响。

国外关于人民币汇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这些:UBS的首席经济学家Jonathan Anderson的《人民币汇率完全手册》,美国具有代表性的是Goldstein和尼古拉斯·拉迪以及Frankel、Blanchard等,这些人都认为人民并应该升值,他们的研究的基本上完全根据宏观经济学的内外均衡的分析框架,在一个中短期的宏观经济框架里进行的。但是其中Frankel和Blanchard的文章对中长期问题上作了一些探讨。与他们观点相反的是麦金农和蒙代尔,他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都回产生不利影响。国外研究的理论很标准,缺陷在于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深入到更细的政策分析上。国内的研究有关于均衡汇率方面的,还有立足政策方面的实证研究,但是国内的研究只是给出一个跳跃式答案,而且这些研究只是停留在外贸、就业方面的影响。张斌博士的研究目的是想更深入研究货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究竟会有什么影响以及这个影响究竟如何。

在模型部分,张斌先谈了两个中国经济的特征事实。第一,在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当中,工业部门比农业部门的全要素增长率要高。造成这种差距有两方面的原因,在生产函数方面,工业部门技术进步的潜力大,通过不断增加资本投入,产出就会扩大,全要素生产率也就进一步扩大。在体制方面,制造业在工业部门中占很大的比例,而市场化改革在制造业比较彻底,使得制造业在20年内增长很快,直接带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相比之下,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却很滞后,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远远大于工业部门,而产出增长率却要小很多。第二,贸易性和非贸易性相对价格是外生的。

在这两个特征事实基础之上,张斌建立了一个两部门(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通过这个模型来看资源尤其是劳动和资本在这两部门之间是如何流动的。第一,货币升值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于制造业的效率增长率很快,货币升值就导致了更多的金融资源流向制造业,造成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人均资本都下降,降低了社会工资的总体水平,与此同时,收益率的提高又会提高对资本报酬者的收益。以上结论可解释一个悖论,即中国工业部门的人均产值增长很快,但是工资增长却很微弱。这个结论还可以解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速度放慢以及东南沿海的民工荒现象。第二,货币升值对产业结构、贸易余额以及福利的影响。从产业结构看,中国的制造业根本与中国经济无关,这方面的收入都变成外汇储备了,却不能带来消费。从贸易余额来看,由于贸易品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制造业的生产,同时消费跟不上去,因此导致了一种虚伪性的扩张,贸易不平衡就会加剧。另外,这样一种政策导向实际上是服务于国外的,因为制造业是出口导向型的,所以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跟国内的消费福利基本没有关系。

最后,张斌谈了他的结论。如果汇率是固定的,技术进步越快就越会导致工资下降、收入分配恶化、贸易顺差扩大以及居民消费福利的丧失。解决此问题很关键的一点是非贸易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样才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汇率调整方式的问题上,张斌认为更有效的是在短期内让汇率回归到接近市场认可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引入小幅波动,而后根据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尤其是银行体制改革不断扩大浮动的区间,最终实现完全浮动。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