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贫困与扶贫政策评估

主讲人简介: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2000 1999 1998 1997 1996 1995
论坛实录

[第306期]

中国农村贫困与扶贫政策评估

时 间: 2006-03-17

地 点: 天则经济研究所会议厅

主讲人: 汪三贵

主持人: 茅于轼

评议人: 杜晓山、白南生、魏众、李实

版权所有: 天则经济研究所,转载须注明出处。

综述

在天则经济研究所的第306次双周学术讨论会上,来自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汪三贵教授作了题为"中国农村贫困与扶贫政策评估"的报告。

首先,汪教授谈了中国贫困的标准。98年以前,我国在进行贫困人口统计时是以收入为标准的,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却都是以消费为标准的,因为消费支出能够直接测量一个家庭的生活福利。而自98年后,我们开始同时考虑消费和收入,收入低于贫困线同时消费低于1.2倍的贫困线,或者消费低于贫困线同时收入低于1.2倍的贫困线,因此,它是一个双重的概念。另外,我们国家的贫困县是单一的,没有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以及其他一些测量贫困的指标,造成不同地区之间评估结果的不同。

接着,汪教授谈了中国的贫困线是如何计算的。最基本的是营养标准,而营养标准最核心的是热量标准,2100卡路里是最基本的。然后就要根据这个标准确定食物清单,得出每种食物的量,然后根据食物的价格就可以确定食物贫困线了。在确定了食物贫困线以后,就需要确定非食物贫困线,到90年代中期都是按照食物贫困线的60%来确定非食物支出,因此,总的贫困线就是将这两个贫困线相加得到的。除了有绝对贫困的人口的统计,还有有关低收入人口的统计,这部分的统计和绝对贫困人口的统计的不同之处在于非食物部分是按照40%的比例来算的。

在推算出贫困线以后,就可以计算贫困人口了。去年统计出来的绝对贫困人口是2375万,78年时是2.5亿,到85年时是1.25亿,90年时是8500万,93年时是8000万,到2000年是3200万,最近几年,除了03年略微上升以外,其他年份基本上都是减少的。低收入人口现有4067万。但是按照消费数据来考虑的话,从世行的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出贫困人口的数量要大恨多,世行是按照购买力平价算的,而我们官方的标准相当于购买力平价的2/3,因此导致贫困人口相差很多。

在得到贫困人口的大概规模以后,汪教授着重讲了这部分人口的区域分布情况。70年代末主要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地区,这主要是由政治问题而引起的。到了90年代初期,西部的贫困人口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政策,在扶贫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中国扶贫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经济增长,同时政府还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扶贫计划。此外,以项目为中心的开发扶贫、区域瞄准以及大规模是中国的另外几个特点。

然后,汪教授谈了农村扶贫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79年到8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措施是农村改革,贫困人口从2.5亿减到1.25亿。第二阶段:86年到93年,国务院成立了专门的扶贫机构。第三阶段:93年到2000年,开始实施"8000扶贫计划"。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执行的是"中国农村开发纲要"。改革初期,农村贫困的人数很多,完全可以通过一般性的经济增长来减少贫困。第二个阶段的扶贫政策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主要是通过区域瞄准来确定扶贫对象,此外,还有一些投资计划:贴息贷款计划、以工代赈的计划以及财政发展资金等等,而这三种资金又是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的。贴息贷款政策主要是将资金发给选定的贫困县,主要由农业银行来管理,但是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资金真正到农户的手中。以工代赈计划就是利用劳动力资源修建基础设施,然后政府提供食物等等,这个政策对贫困地区有一些帮助,但在短期内很难达到目的。财政发展资金和以工代赈类似,但是有部分资金会用到非基础设施上去。而后是"8000扶贫计划",在这个过程当中,民间的扶贫和国际扶贫机构的介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现在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整村推进以及农业产业化开发。因此,每个阶段的特点各不一样。

最后,汪教授还谈了中国扶贫的总体成就以及一些主要问题。按照官方统计,年均下降8.4%,取得这样的成就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经济的高度增长,第二,扶贫投资。

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扶贫程度的增加降低了经济增长的效应;第二,财政体制的合理性,但却没有得到公正的财政支持。第三,金融体制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新的扶贫方式的发展。第四,扶贫体制本身存在很大的问题,部门之间有不同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很多项目的实施。第五,从长期看,扶贫投资过分重视物质资本的开发而忽视人力资本的开发。

点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