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八公分长五公分宽的小纸片,是我对以色列的第一个印象。
在特拉维夫的本古里昂机场,当海关人员把护照还给我的时候,上头就夹着这张小纸片。
不知所以的我随手翻了翻护照,里面竟然没有盖上任何以色列入关的戳记。
这下才明白了整件事情的用意。
由于大部份的回教国(包括几乎所有的阿拉伯国家)都禁止或至少刁难曾经去过以色列的访客入境。为了避免国际友人因为担忧他国的抵制而不敢前来以色列,以色列用这张小纸片(入境蓝色,出境红色)取代了护照上的海关戳记:没有任何人知道您曾去过以色列。
临机应变,见招拆招,正是以色列成功的秘诀之一。
十月一日在海法,巴伊兰大学校长,前以色列科技部长Daniel Hershkowitz对我们说:“断头台的铡刀可以让人的脑袋变得更聪明”。在这个什么都缺,就是敌人不缺的蕞尔小国,每个人的脑袋随时都被紧紧地捺在断头台的铡刀下。他们不但要够聪明,还要能够临机应变,见招拆招。
谈到聪明。
许多人都说犹太人聪明。
犹太人为甚么会比别人聪明?
是因为他们是上帝的选民,基因特好?还是因为两千年的颠沛流离,磨练出一副狡狯灵通的贼脑袋。
这次的以色列之行,除了Hershkowitz外,我们还与历史学家Fania Oz-Salzberger以及2005诺贝尔经济奖得主Robert Aumman进行了对话。当谈到犹太人的成功秘诀时,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提到了教育。
只是他们说的不是国家所提供的正统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是每个犹太家庭对知识的尊重。
咱们华人虽也号称重视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相信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只是我们重视的往往不是教育,而是学位与文凭,是科举后面所带来的那份功名,是博士硕士的头衔,是名校的声誉,是小孩子在学校是不是考了一百分?
有几个华人家长真正关心自己的子女到底学到了些什么?
犹太人可不大一样。
大家都说犹太人贪财,其实他们更好求知。
圣经有言:“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犹太人把这句话深深刻进心里,表现在外的是:
就算逃难时也要扛着书。
每个犹太家庭必行的仪式:把圣经翻开,点一滴蜜让小婴儿去舔,让它由于意识到“书是甜的”因而愿意亲近书。
将书柜放在餐厅里,书籍放在餐桌上,让每一个犹太小孩不由自主的将书本与食物画上等号。
鼓励小孩随意问问题,不论它是多困难或多无理,自幼养成每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
每周六的安息日啥事都不能做,但是可以阅读。
造成的结果是全球第一的读书量:人均每年六十四本。
造成的结果是一群博览群籍而又会独立思考,活学活用的优质国民。不但聪明,而且能够临机应变,见招拆招。
这才是以色列真正的成功秘诀。
本文为“天则•世界文明之旅(一):以色列”活动队员游记,作者 苏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