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从家政服务员看中国改革

  • 茅于轼
    2015-03-10   累计浏览:


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是一家在北京通州由私人投资的非营利机构,成立于20023月,旨在帮助边远贫困地区的妇女获得就业机会,学校选择培训家政服务员(俗称保姆),在当时这个行业门槛最低,不需要太高的文化、太复杂的技能,只要有一颗愿意为人服务的心,就能找到就业机会。至今13年总共培养了28000多人,她们中95%以上都通过学校的介绍找到了工作。最初(2002年)的月工资是450元起(供食宿之外的纯收入)。现在上升到3500元,涨了近10倍。在此同期消费品物价指数只上涨了38%(见《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

 

28000多人中七成来自甘肃最贫困的县域。在那里普遍意识形态落后,妇女不但经受贫困之苦,而且在社会和家庭中地位低下。妇女的一生就是生儿育女,劳苦操作,没有任何发展的机会。环境的封闭使她们对人生失去信心。但是由于有了富平学校,她们中勇敢的,敢闯的,来到北京发现了新的机会,大多数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经济独立改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和周围的人相比,她们成为见多识广的人,她们有了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发言权,受到各方面的尊重,自己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人生的轨迹完全不同了。

 

28000多人,如果都在岗工作,一年创造的财富量约为18个亿(按每月货币收入加食宿收入一共5500元计)。如果他们不来富平学校,留在农村,这2.8万人创造的GDP不过1.7个亿(按每人每月创造500元计算)。由于富平的私人投资30多万元,为国家多创造了16亿多元的GDP。可说是最高效的投资项目。这笔新创的GDP如果都用来购买,如打电话,到超市购物等,政府获得的税收每年为3个多亿(我国的宏观税赋为GDP20%)。

 

最初来上学的80%以上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女孩,中年人很少。现在四十岁上下的占半数以上。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劳动力短缺,年轻人有了更满意的工作机会,她们选择当工人或白领,不愿意出来当服务员了。

 

最早受经济制约,远离家门出来就业的目的,多半是家有债务,或家中主要劳动力有病,没有别的选择。现在来参加培训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为了子女上大学。她们不是迫于无奈,而是要从低收入上升到中等收入阶层,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前途。

 

从学员的文化构成来看,早期学员以小学毕业为主,连普通话也说不好。现在来的中年妇女文化多半是初中以上。他们不但能上网,还能歌善舞,能在中秋联欢会上表演节目,富平支持的家政女工艺术团还连续三年登上了打工春晚。拿学员的收入状况看。早期学员入校时多半背一个背包。现在人人都有拉杆箱,有智能手机。最早学校里配有几个公用电话,学员们要排队往家里打电话。现在大家都用手机了,公用电话没人用了。

 

拿服务业的工作环境来看,最早家政服务员是被人看不起的一项职业。客户对服务员缺少平等对待的思想,纠纷比较多。十几年后的现在,状况有了极大改善。大多数服务员都能获得平等对待。过去家政服务员没有休息日,以后休息日从每月一天增加到两天,现在的休息日是每周一天(将来还会争取每周有双休日)。在休息日服务员得到真正的休息。富平校方组织她们游公园,学习电脑,做体格检查,学新的业务技能。这些都是免费的。个别在工作期间患病的服务员,能够获得紧急医疗救助基金的帮助(资金从社会募捐得来)。

 

服务员在北京就业几年之后,各自寻找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有留在服务业的,晋升到中高档的专业服务,工资能增加一倍以上。有把全家都搬来北京就业的,有自己当小老板的,自己上大学的,还有出国服务的。总之,富平帮助她们彻底改变了人生的发展道路,这在几年前连想都不敢想。

 

家政服务员的巨大变化是在中国宏观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全国百姓的人均收入提高一倍都不止,有能力请家政服务员的客户极大地增加了,造成服务员供不应求,工资直线上升。客户的素质也大大地提高。受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潮影响,客户对服务员也讲究平等。这在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里,是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改革使全国人民得益。有人怀疑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没有改善。但是从家政服务员的变化来看,事实并非如此。从事家政服务的都是底层群众。因为家政服务常常被人看不起,不是迫不得已,别无选择,是不会选这个行业的。她们生活的巨变,应该说明这个社会真正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 ]

 

 

20150310

中评网-FT中文网同步首发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