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

培训

茅于轼: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第二届茅于轼学术思想传授班第四讲纪要(下)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4-04-22

 

帕累托是一百年前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数学家。他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帕累托改进的观念,用来解决“多目标规划”的问题。这个观念给后来的政策制定者以巨大的、方向性的指导。包括我国的经济改革,都得益于这个思想。

多目标规划与其解

单目标规划就是单一一个目标,最简单的就是求极大、极小。例如,粮食产量极大、财富的极大化等等。当目标有一个以上时,称为多目标规划,其中多个目标之间不能简化。比如,环境与经济增长、境公平与效率,目标之间相互对抗,有冲突。解决“多目标规划”的问题,就需要帕累托提出的思想:在不使其他目标恶化的条件下,至少有一个目标得到改进。多目标的最优解不是唯一的。

帕累托最优就是当不断实施帕累托改进,一切机会都用尽之后,达到一个状态,任何一个目标的改进都会损害其他目标时,被称为帕累托最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政策既没有效率,又缺乏公平;既不利于环保,又不利于经济。这就违背了帕累托最优,它存在着改进的余地。

我国改革的帕累托经路

中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就用了帕累托改进的思路。在保持计划经济的既得利益不受损的条件下,开放自由市场,由于帕累托改进没有人受损,阻力最小,所以改革最容易。比如计划经济的时候,城里人用粮票、布票等买相应的东西,价格很稳定。如果取消了计划经济,取消凭票买东西,价格上涨,城里人的利益就损失了。因此帕累托改进的思路就是保有凭票买东西仍然继续,但是又开放出另一个自由市场,开放价格,质量、数量都不受限制。相比之下苏联采用休克疗法,从计划经济一下变成市场经济,遭遇很大的阻力。

但是中国最难的是国企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大改造”,由于当时的意识形态,再加上国家每年给5%的定息,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把民企全都变成了国企。国企效率极低,大部分亏损,由于财政负担不起亏损补贴,不得不改制。但是把国企变成民企却非常困难,找不到一个帕累托的方法来实行。中国不像东德国,有西德政府花大代价来改造东德的企业,中国全是国企,谁都没有钱,如何将国有资产变成民企?八十年代尝试了多种办法都不成功,如承包(学农业),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企。最终迫不得已选择了关停并转,工人下岗,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了。幸亏开放了民企,允许私人办企业,下岗的工人转入民企就业,其收入还有所提高,所以解决了这个问题。

对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政策衡的衡量

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政策不符合帕累托改进,既没有提高效率,又没有改善公平。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最初的目的是让收入最低的人也能有最起码的住所,但是事与愿违,这些房只有极少数真正到了低收入人手中,大部分是被政府工作人员等近水楼台先得到了。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政策设计的错误:第一,把价值几百万的房子当做经济适用房来卖,并且只要几十万,违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第二,能用几十万买房的人就不是最贫穷的人;第三,只有城里户口的人才可以申请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恰好把需要保障的那部分排除在外。这不但没有改进公平,反而加剧了不公平。

政府有责任让每个人都有起码的合适的住所,但是政府没有责任满足人们对房产的占有欲。茅老师主张公租房、廉租房设置公共厕所,效率提高,价格低廉,能够真正满足收入低人群的住房需要。

比财富的悲剧

每个人的财富增长都是一个独立的目标。按照帕累托改进的思路,就是不损害其他人的条件下,至少有一个人得益。任何双方自愿不损害别人的合作所都是帕累托改进。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于是一种帕累托改进的制度安排,在没有外部性的条件下,交换使得双方都收益,没有人受损失。

老师指出追求名次时不存在帕累托改进。把13亿人人排序,不论以什么标准来排,都不存在帕累托改进,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改进必定损害其他的人。所以要教育每一个人,不要追求名次,比财富,比地位,比荣誉等等,这必定会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痛苦。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体育的竞技赛,是追求名次的,这就不是帕累托改进。获得金牌、银牌、铜牌的只有几个人,然而大多数人是没有得到金牌的。茅老师指出从这件事上可以给我们启示:人生中不可能人人都是第一。不是第一也可以很高兴,因为参与了。所以,人的目标不要定在得第一,而要定在参与上。

有学员提问该如何看待竞争,因为在市场中有竞争才有进步,但是竞争中存在有比较,于是就不是帕累托改进。茅老师指出:自己提高自己,是纵向的,不妨碍别人,很公平,但是效率可能不高。横向的竞争促进效率,但是对别人造成伤害,公平性不够。竞争是必然存在的,如何看待竞争其核心问题还是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更应该警惕的是比财富。以比财富的名次为目标的追求往往就造成悲剧,其原因就在于会引发仇富心理。如果把目标定成比财富第一,引发仇富心理,然后就把最富的人变成最穷,但是第二富的人就成为最富的,循环往复,最后所有人都变成了穷人。改革以前的土地革命、文化大革命都是利用人们的仇富心理让穷人翻身,就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办法,打倒富人,斗地主、斗资本家,最终把中国沦为一个最穷的国家。此种政策对统治者甚至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诱惑力,所以需要警惕。

财富公平与地位公平

社会上存在两种公平的观点:其一,起点的公平,创造的多享受的多;其二,终点的公平,分配的公平,每个人得到的都一样。第一种公平的观点有利于财富的创造,不仅自己得到了应有的汇报,也为社会提供了好处,这种好处就是消费者剩余,是人们消费得到效用上的满足,虽然不能统计到GDP中,但是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茅老师认为两种公平的观点都是有道理,不能选择一个就忽略另一个,要两种公平观配合恰当。

第一种起点的公平会导致终点的不公平,因为每个人的创造能力差别很大,所以就出现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必然存在,但是不能有过大的财富差距,过大的差距造成社会动乱。茅老师提出解决社会贫富差距要提高不同收入阶层的流动性。收入流动性指的是人们从某一个收入阶层进入另外一个阶层的难易程度。提高流动性就是消灭特权,使每个人的机会均等。因此要抱有对财富不公平的宽容,取消地位的不公平。但是中国往往不注意对地位的公平,比如摆官架子,官员特权等等。

帕累托改进的转型——卡尔多改进

帕累托改进是指不损害任何目标使得所有目标都改进。卡尔多改进是指牺牲少数人,让总体上财富增加。比如国企改革,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整体是进步的。再比如拆迁,给拆迁的房主以补贴,但是最后整体是得益的。但是卡尔多改进与人权有冲突。茅老师认为人权是首要的,如果把人权伤害了,这个发展就是有缺陷的。

商品经济为一帕累托改进

当代社会建立在一个自由交换的基础上。相互免费服务,不用金钱衡量价值,是共产主义的想法,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在没有负的外部性的条件下,双方自由平等的交换创造财富,没有人受损,所以市场经济必然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从帕累托最优看人类历史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是一个等级社会史,每次革命都是重复原来的制度,只不过换了人而已。皇权制度无法摆脱互相杀戮,只有进入到人权社会,才慢慢地产生了民主法治观念。这一过程为一帕累托改进。中国也开始进入这个过程,30年的改革开放逐渐否定皇权制度,但还留有尾巴。人民应该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认识到自己有义务监督政府、批评政府。如果没有这个意识,总是认为政府是领导的,政府永远正确,就总是被领导,无法成为国家的主人。

快乐的帕累托改进

财富实现了极大的增长,但是社会矛盾越来越多,不满越来越强烈。财富的增长并不代表快乐的同样增长。茅老师认为人追求的目标不是财富的极大化,而是全社会快乐的极大化。实现和谐社会就是实现快乐的极大化,就是实行快乐的帕累托改进。

老师主张自己快乐,帮助别人快乐。比如给小费、表扬别人等。用“自己快乐,帮助别人快乐”的原则来处理个人之间、团体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事务,从而以改进人与人乃至全世界的状况。帕累托改进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