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2013「新年期许」论坛综述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3-01-23 累计浏览

 

2013110,由天则经济研究所/中评网主办的“2013「新年期许」论坛”在北京美泉宫饭店召开。包括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政治学、宗教学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家和新闻媒体人参加了本界论坛。出席论坛的嘉宾有杨继绳、张维迎、胡舒立、丁磊、石小敏、陈敏、景朝阳、李文明、梁晓玮、凌兰芳、刘志远、毛寿龙、任剑涛、时殷弘、陶东风、许章润、王建勋、王瑛、张千帆、王焱、王文生、Christer Ljungwall 茅于轼、张曙光、盛洪、冯兴元、姚中秋、赵旭、赵农、王军等。
 
一.对新一届政治领导人的期许

 
                    杨继绳                                             张维迎

                    许章润
《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先生从过去六十年政治经济的发展历史的角度认为“集权政治”并不是从西方学来的词,中国古代就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说法。而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开始的第一个三十年是集权政治的统治经济时代,历史证明它是失败的。第二个三十年是权威政治和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或称权力市场经济的时代,权力操纵市场,市场也被扭曲。现在新的政治领导人面临着第三个三十年,应走出权威政治,完善市场经济。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张维迎教授赞同杨继绳先生的观点,指出政治上的目标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来指导当前的行动。对于具体的未来三十年政治上的目标,应当用三十年时间把国家引导到自由、公正、民主、法制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宪法应当起到更大的作用。有法学界最杰出演说家之称的许章润教授表示对于当下的中国,修宪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不能把希望放在频繁的修宪上,与其修宪还不如在现有的宪法框架基础之上,以如何做实宪法规定来启动政治改革进程。许章润表达了自己在新的一年里的三个期许;一,希望新一届领导人能启动政治改革进程;二,当政者能进一步理解主权在人,治权为贤,政府为客的基本原理;最后,许教授希望人民能够更多的参与到政治改革当中,以合适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

 
                     陈敏                                           胡舒立
 南方周末高级评论员陈敏以人权保障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认为人权的标准是超出国界的概念,并不存在所谓西方人权标准与中国人权标准的不同,而这个认识是讨论人权问题的基础。陈敏提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人权如何保障,这也是最为根本的问题;二是如何组织化维权,这涉及到社会升级;过去三十年除了市场经济我们还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重建民间社会。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财新传媒的掌舵人胡舒立教授认为,如果把现在与1994年涉及价格、税收和财政综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做个对比的话,现在社会经济面临的情况要比1994年的情况复杂的多,改革应该有、必须有一个系统的、综合各方面问题和步骤的改革方案。

 
                    杨平                                            王振宇

                  石小敏
 文化综合杂志社杨平社长指出解决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脱离群众和贪污腐败的四个主要问题的办法有三个:大部制改革、进一步放权以及坚持群众路线。广东顺德大部制改革比较成功,部门设置上的简化减轻了官僚体系的职能交叉和腐败。王振宇律师综合了社会上热点问题:征地补偿问题、南方周末事件以及网络安全监管问题等,指出表达权的重要性,最后他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总之,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富有意味的结束了演讲。中国体制改革委员会的副会长石小敏表达了对可能发生的中国特色的资产负债表危机的担忧,并且希望能通过改革来解决。石小敏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行政部门对于经济的干预力量逐渐加强,大大加强了金融、土地以及其它领域的垄断行为。
 
二.对经济政治改革的期许

                 张曙光
张曙光教授阐述了中国目前改革最需要的是和解与宽容的解决办法,认为暴力事件是社会的危机,并提出了利用和解宽容去解决官员财产申报问题,官员财产申报具体可分四个步骤:一、官员公布财产;二、实行大赦豁免原罪、官员公布的财产不管多少一律无罪;三、官员公布财政之后,按《个人所得税法》,征收高额的所得税;四、对不按规定公开财产的官员施行严厉的问责。


                     何光沪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何光沪演讲题目为《快建两座大坝》,称言论自由与司法独立无疑在政治改革中有着极重的份量。要建立言论自由和司法独立两座大坝好似很困难,但却又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工程,它只是一个放权的过程,执政者只需要做减法。


                    张千帆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认为现在改革缺乏的恰恰是共识,他引用了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之前在网络上做的一个关于改革共识的调查,证明现在对于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徐友渔认为从整体上来讲,政治体制改革是有空间的,大清王朝的覆灭是一个例子,台湾的蒋经国主动组织了改革,蒋经国的权威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但不能因为没有蒋经国这种权威人士就不搞改革。
 
 
                     章立凡                                          毛寿龙
近代史学者章立凡先生从历史的角度列举了八十年代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并以1949年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例,提出改革需要一个总框架,对问题的梳理可使人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改革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毛寿龙教授认为中国的历史“自由”一直是缺失的,现代社会很多领域自由是不够的,对于改革共识问题,他借《史记》中一句“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隐喻当下在各界形成共识的紧迫性。
 
 
                       王建勋                                             颜俊
中国政法大学的副教授王建勋认为现在对于改革的共识就是:不要再倒退,因为已经退到不可退的地步了。王建勋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改革要触动谁的利益。中国的改革缺乏共识,但对政府权力过大的认识是一致的;二,怎么推行改革。宪政并不一定是一个好的方向,现在的宪法还缺乏分权的制度设计;三,改革由谁来推行。改革需要由下而上推行,民间对于自由的追求十分重要。著名的律师颜俊先生以自己二十年律师生涯的实践总结出,南方几个所谓的改革特区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中国改革的一种希望,蕴含着制度变革的力量。
 
三.对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期许

 
                    陶东风                                             孙立平


                      王焱
陶东风教授提到了现在动辄上亿的文化旅游城的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是政府的过多管制,认为政府应减少对于文化的过多干预,典型的例子就是北京的先锋艺术最有创造力的时候正是政府不加干预的时候,此后政府通过各种方式驱赶艺术家,有人说北京的先锋艺术就是一部血泪史。八十年代文化界富有创造力也因当时政府把更多的空间给了民间、给了市场。孙立平教授谈到了学术界在表达改革愿望时的话语体系问题,首先要注意两个前提或基础:一,执政者愿意改革;二,对于改革在言语上的表达不会起到副作用,现在对于“改革“这个概念是不是到了要放弃的时候,因为这个词好像已经被高度意识形态化了,而换一种语言体系可能会更容易被上层接受。政治学教授王焱从中评网多年之前的新春寄语谈到现在的新年期许论坛,认为思想文化要依托于社会建制,依托于某种社会组织的发展,比如天则所、中评网这样的组织;最近两个媒体围绕新年期许、新年的梦发生了争议,包括处理的手段等各式各样的议论,其实不论是一个报业集团或是报纸也好,首先它都是一个文化法人,如果依据法人的治理原则去治理,可能就不会产生这么多的争议。

 
                     王瑛                                              董彦斌
民营企业家王瑛女士认为未来的希望在民间,并希望2013年三中全会能够给社会进一步的释放出自主空间,最期待的共识应是以实现宪政为目标,有序改革的和平转型。《中国法律》杂志总编辑董彦斌题为《期待中国展开一场文艺复兴》的讲演中阐述了三个原则和观点:一,要把中国人当成是中国人,我们生活在一个超过五千年历史的国度,在过去六十多年里我们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共产主义道德熏陶之下的人、而不是一个中国人;二,要把中国公民当成是成年人,《民法》上讲人有三种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一定要把人民当做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而不需要更多的管制来限制人民的自由;三,要把中国公民当成是世界公民,享有人的最基本的尊严。

 
                    赵旭                                               李文明
 天则所华南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旭先生表示,较为乐观的是,广州社会近期改革的一些动作可圈可点,如大部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国务院同意以后可以停止执行国务院中央部门设定的行政审批事项,就是之前需要行政审批的项目现在不再需要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原来的制度设计是通过立法来使得行政权力部门化,就是把这个权力授予了某一个部门,然后部门权力利益化,而广东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华本企业家俱乐部董事长李文明以儒家精神论述了自己的三个期许:一,中国成为一个美善中国;真正的儒家精神追求的是臻于至善的精神;二,四书五经能够进入教科书,中国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才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三,中国有真正的士大夫的精神,从知识分子开始把埋怨的声音变成敬天爱人以及每个人都要有修习的精神。
 
新华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颜军先生就老龄化问题谈到201212 28日出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现行的养老制度,认为问题根本上是钱的问题,养老体系留给我们的基本上是一个负资产,现在养老体系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对比国际上养老保障体系,现最缺的、最差的是企业补充养老金这部分,美国人可以不存钱,而中国人大量存钱仍然担心明天怎么办,中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推出关于企业年金相关的延迟纳税的相关政策、适合中小企业参与的企业年金的相应管理计划和政策。梁晓玮先生谈到2003年刚换届胡温新政时民众的高期待以及当年股市很明显的拉升,并提示切勿使民众进入一个失望和期望之间的怪圈。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就孙立平、石小敏和颜军关于效率与公平以及经济运行的议题,进一步指出现存重大的公平问题。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基金会负责人蔡文芳提到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能减税,NGO不论大小都能够享受免税的待遇,信任公民、服务于公民,尝富于民以焕发民间的活力。
 
四.对中国的世界定位与国际关系的期许


                     时殷弘
 中国人民大学的时殷弘教授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在不同类的国家战略需要间做出平衡,还应包括以国家战略需要去克服国内制约和国外刺激,美国对周边邻国的挑战已很尖锐,目前来看国内依然准备不足。

 
                    冯兴元                                           Christer
天则所副所长冯兴元教授提出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我们国家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没有完成的市场经济、还不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这是一个方的圆,或是一个圆的方,是一匹白色的黑马,是一个矛盾体,两者是不兼容的;冯兴元与瑞典驻华使馆科技参赞、哥本哈根商业学院教授Christer为此共同撰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今年德国的秩序自由主义的年鉴,对中国奇迹进行了再解释;文中提到中国需要进一步建立和维持一个竞争的秩序。Christer也做了演讲,他以学术和历史的比较对中国的形势进行了分析:根据经典经济增长模型,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动力,他提到一个世纪前他的祖国瑞典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通过创新瑞典已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并认为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通过创新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贾宝兰                                             刘志远

                     王军
 
即将调任的《读书》杂志执行主编贾宝兰女士提出新闻出版自由、言论开放对于社会腐败问题的避免、宪政进步的重要意义,改革三十年,而我国新闻出版迄今为止除了《新闻出版管理条例》,还没有一个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这对迅速发展中的国家包括它的国际定位和影响都是严重的。刘志远先生认为中国在国际关系问题上的处理,主要在与美国及欧洲的关系,他主张打经济牌,继续保持战略合作关系。中国文化讲“攘外必先安内”,企业家更关注国内的文化、政治、教育改革和政治上的透明,使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国。天则所客座研究员王军就中国的国际形象问题指出,国内研究国际关系的一些学者,甚至一些企业家都认为中国应该在外交领域有更多的作为,和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应该是相称的,可是检讨一下我们所作所为,有的领域我们胡作为,有的地方我们不作为,尤其在外交领域;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


                       赵农
 
天则所文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席赵农认为近期公开讨论南方周末和新京报事件是一件值得赞扬的大事。但高层对于历史问题的看法、中国目前走到权贵资本主义,和知识界的犬儒主义的盛行是分不开的,知识界要改变这种状态,要堂堂正正的把心中的诉求和真理讲出来。
 
 
2013-1-22
中评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