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第二届茅于轼学术思想传授班第三讲纪要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4-03-17 累计浏览

 

市场经济与道德

 

市场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制度安排

茅于轼老师从市场的逻辑开始讲起。市场经济是以自利为基础的,而道德则是宣扬利他的,所以道德从本质上与利益相对立,而且自古以来人们就是这么认为的。一直到200年以前,亚当•斯密提出自利对社会是有益的,这一理论破天荒的改变了人们固有的观念。自利与利他的矛盾就在于是损人利己还是利人利己,而市场能恰到好处的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市场是一种利人利己的安排。当双方自由平等的交易,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就是双赢的。

从逻辑上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错误的。如果每个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那么把利益给谁呢?同样“先人后己”、“大公无私”也存在逻辑错误。以《镜花缘》为例,君子国是一个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家,买卖东西的时候,买方要抬价而卖方要压价,因此就一直僵持达不成买卖。反而是买方压价卖方抬价,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讨价还价,买卖双方都获利,最后达成买卖。如果双方都为了对方的利益是没有均衡的,因为双方觉得这个方案还可以改进,都还可以提出更好的方案,所以改进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有当双方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讨价还价时,才会有一个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双方认为这个方案没有改进的余地了,达成一致同意,才使问题得以解决,最后买卖达成。在君子国的故事里,买卖双方是没有均衡的,最后一个路过的乞丐把剩余的钱拿走了,才把买卖做成。

市场双方自利才有可能均衡,但是市场达到确定的均衡仍需有一个条件,即第三方的参与。例如一件衣服,买方的心理价格最多不超过80元,卖方索取的最低价格是60元,因此6080元就是成交价的范围,在这个区间成交双方都会觉得满意,但靠双方仍然无法定价,第三者就是一个竞争者,参照第三者的竞争价可以确定一个价格。

所以,茅老师指出,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行不通的。警惕“毫不利己专门为人”的口号,因为如果社会上有一个人是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正好与其他人都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相反,那么利益都给了这个人。这种情况是符合逻辑的,但是道德上是不好的。所以要警惕这种口号,因为口号有其目的,即为损人利己者创造了条件。

价格在市场道德中的作用

有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不好,认为可以有一个更好的规则安排,就提出计划经济的想法:不需要钱,互相免费服务,这样社会就可以建立在一个大公无私、为人服务的规则之上。茅于轼老师以免费理发为例,解释了这样的计划经济想法是行不通的。收费理发的时候,一个月理一次发,免费理发时由于没有了约束就可以一周理一次发,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不受约束的滥用资源。市场经济的好处就在于有货币的约束,就是不能超过供给能力去消费,供给能力是指每个人提供给社会的服务。

一个互相免费服务的社会是无法维持的,真正能够发展的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其原因就是供给和需求可以实现均衡,均衡价格在起作用。以前是靠道德维系平衡,现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同时也有收入的约束,每个人所买的东西不超过其收入,这使得所有商品都达到了供求平衡。在自由选择、公平竞争、价格自由浮动的条件下,价格作为一个信号使得生产者得知消费者的需求和需求量。因此只要有市场便可以买到东西,买粮食也不需要靠18亿亩耕地红线来保障,并且价格也用于限制搭便车,占便宜。

用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来维持平衡的最大弊端,就是低收入者很难获得服务,用价格限制消费是不公平的。人类社会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穷人和富人享受上的不公平。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是用收入再分配的方法,还有靠社会的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公益组织进行救济。贫富收入差距是必然存在的,一方面收入差距太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另一方面没有收入差距导致社会没有活力,因此维持一个适当的收入差距才是我们最需要考虑的。市场的存在为每一个人提供提高收入的机会,因为市场的财富是由于人们为社会服务,做出贡献,所以一个人想提高自己的收入就要为社会多做贡献。同时,一个社会的制度也要确保一个良好的垂直流动性,这对于解决低收入者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双赢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双赢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因为市场交易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是利人利己的,人不会同意做对自己有损的活动。双赢必定有财富的生产,交换是财富的创造。从表面上看,买卖将钱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但是服务是反方向的转移。花钱买服务与收钱提供服务是两方面的事。慈善是施舍金钱,没有服务,是财富的转移,但买卖不是财富的转移,而是财富的生产。当花钱买东西的同时,还享受了相应的服务,财富是增加的。卖方出的最高价高与卖方索取的最低价低,这两个中间的差距就是财富的创造,卖方表现为利润,买方则表现为消费者剩余,是其效用的增加。

买卖是双赢的,是财富的创造,同时茅于轼老师也指出例外的情况——外部性的问题。外部性就是交易对买卖双方之外的人、事、物产生的影响。比如,养蜜蜂,蜜蜂还可以帮助当地农作物授粉,使得农作物增产,这就是正的外部性。环境污染、吸毒等等就有负的外部性。对于负的外部性,其解决方法就是使其内部化,变成买卖双方的责任,比如收税、罚款。对于正的外部性,应使得买卖双方得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减税、免税。

双赢就意味着没有剥削,剥削只发生在人与人权利不平等的时候。而市场的制度安排恰好避免了剥削,因为市场的交换建立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之上,双方自愿同意成交,任何一方不能强制另一方。例如在劳动力市场上,劳资双方自愿签订合同,工资的高低是由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而不是由资方或劳方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因此不存在剥削。

剥削发生在一个人没有自由的选择权,被强制劳动,或者处在不平等谈判地位的时候。一般来讲资方的地位比较强,劳方的地位比较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劳方要组织自己的工会以加强地位,跟资方有一个平等的谈判。所以,联合国有国际劳动组织法,就是全世界所有的社会都要允许工人组织工会,提高其谈判地位,使得劳方和资方更平等。

最好的企业在赚穷人的钱

最好的企业是赚穷人钱的企业。一般人认为赚穷人的钱是没有道德的,因为穷人本来就没有什么钱。茅于轼老师指出不该赚穷人的钱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赚穷人钱的企业才是真正为穷人办事。穷人在消费的时候经过反复的掂量,认为值得买才会消费。赚穷人钱的企业是以穷人为受众,是考虑到穷人的需求,并为其设计产品,在赚钱的同时也为穷人提供了服务。例如,在印度有穷人的超市,专门为穷人服务,商品价格低廉,虽然是要过期的商品,但是穷人可以用便宜的价格买东西。在印度、台湾都设有穷人的医院,茅于轼老师认为中国非常需要这样的穷人医院,用私人赚钱的方法建立穷人的医院,并且指出这个行业有很大的空间。

茅于轼老师主张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茅于轼老师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他办的小额贷款虽然贷款的利息率很高,但是因为不要担保,不要抵押,申请贷款手续简单,节省时间,人们喜欢这个贷款。这个小额贷款就可以帮助那些紧急需要钱的人。赚穷人的钱,并且把赚来的钱继续投入,给更多的穷人提供服务。有些人用借来的钱去做生意,赚的钱比利息率高,因此也赚了钱。另外,茅于轼老师还在通州区办了扶贫保姆学校,从2002年到现在有12年了,上保姆学校的人交学费培训一个月,培训之后就可以上岗赚钱。

茅于轼老师指出其所办的扶贫保姆学校,就是所谓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社会责任企业与普通企业最大的区别在于目的不同,普通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而社会责任企业的目的是公益极大化。赚钱的企业对社会都有贡献,社会责任企业是在不赔钱的基础上使得公益最大化,其目标针对穷人、环境保护、教育、残疾人等等,有额外的社会价值。茅于轼老师认为社会责任企业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他相信中国人一定有这种愿望:把钱投入在社会责任企业中,不在乎赚多少钱,只要不赔钱,但是对社会有好处。

交换改变了人类历史

茅于轼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囚犯难题”,它解释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什么集体选择的结果最后都对自己不利。这是因为没有远见,只看到自己的短期利益,但是最后的结果对社会是不利的,对自己也不利。比如,谣言说一个银行要破产,所有人都想要避免损失赶紧取钱,最后银行可能就真的倒闭了。

囚犯难题中个人通过比较优劣做出决策,人们会选择相互背叛。然而多次反复博弈的结果使人们产生一个新的决策:相互合作。因此在这个长期反复的博弈过程中出形成了道德。因此道德就是多次选择后,最后大家选择一个目前对自己不利,但是长远来看对所有人都有利的结果。对所有人都有利,就是所有人都讲道德,约束自己。比如死刑的问题,茅于轼老师主张取消死刑,因为死刑在逻辑上是错误的,既然杀人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有死刑?死刑只能得到短期的治理,从长期看只会把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道德的起源就是长期反复的博弈,从背叛转向合作。社会道德就是承诺对社会的责任,与社会订约,尊重社会的规矩。近200年人类的数量、寿命和财富都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和增长,茅于轼老师认为这是因为产生了市场,有了人权的保护的缘故。道德从古就有,但是人权是近200年才有的。道德是无形的,人权是有形的,它是一种法律保护,保护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了市场。

很多人认为巨大的人口和数量增长是科技带来的,这是一个表面的看法,科技发展的背后仍是市场,由于市场的支持,科技才发挥了作用。其一,市场把不好的科技淘汰了;其二,市场把科技转变成生产力,筹集资本、人才等等要素转变为现实可应用的技术。

市场不仅实现了科技的好处,而且消灭了争夺资源的战争。全球经济一体化,资源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分配,通过市场可以用货币得到一切资源。用战争争夺资源的方式成本非常大,是得不偿失的。钓鱼岛的问题是因为主权纠纷,而主权的问题不能够达成双赢。只有把钓鱼岛看成是一个开放问题,看成是利益问题,共同开发,才能使得双方盈利。反思我们的历史,二次大战后中国从一个战胜国变为全世界最穷的国家,而日本从一个战败国变成世界最富的国家。日本二次大战占领中国是失败的,现在变成了一个和平的国家就发展了起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的,全世界都应该懂得保护市场。

国家的道德

茅于轼老师认为,国家是没有道德的,因为道德是人的自我约束,人的道德是依靠感知的,但是国家是一个没有感觉的实体,因此国家是没有道德的。很危险的一点就在于国家是有行为的,但是没有道德,没有约束。国家的行动是政治家在做决定,政治家是按照其自身的利益做决定,把自身的利益伪装成国家的利益,用似是而非的道理误导老百姓。比如提倡爱国牺牲,忠君报国。

茅于轼老师主张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国为本。几千年以来统治者教育其子民要爱国,实际上往往偷换概念,所谓爱国是爱统治者,教育百姓为统治者的利益牺牲。爱国对不对?要看这个国是什么国,爱民永远是对的,但未必和爱国一致。例如,三年饥荒的时候很多人偷渡到香港。从爱国的角度看跑到香港就是叛国,从爱人的角度看应该跑去香港。

在领土问题上,茅于轼老师也本着爱人的理念,认为一个领土被占领的后果要看对当地老百姓是否有好处。国家的利益是其次的,百姓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块领土归另一个国家,可以使得这片土地的老百姓生活更自由,更富裕,那么爱国要服从爱人。例如美国占领了日本,日本人也没有当亡国奴,而且美国还帮助其变成一个民主和平的国家。香港被英国占领了,但是香港没有沦为亡国奴。

要警惕“为国牺牲”、“为理想而牺牲”这类口号,因为有的时候不怕牺牲换来的胜利并不是人们所想的那样。茅于轼老师指出要纠正几千年来统治阶级灌输的爱国思想,爱国这个观念会越来越淡薄,将来世界发展的方向是没有国界的世界,大概一、二百年就可以实现。

全世界的政治家都在搞国家武装,军备竞赛。中国也在不断的宣传国家安全必须有相应的强大武装力量。茅于轼老师认为国家的安全不是依靠武器,而是靠国际规则,国际正义。例如,新西兰很富裕,但是只有两条军舰。世界上其他很多小国家,他们的武装根本不足以保护自己。所以,世界上鼓动战争的一个是军火商,一个是军队的领导。

外交的第一目的是防止战争,外交的任务就是促进双方的理解,对对方的政策能够避免误会。没有外交,双方误解越来越深,到最后就是战争。但现在问题是我们的外交被军火商和部队“劫持”了。以前外交部的地位很高,现在外交部的地位很低,比不上那些部队里的领导。所以外交部知道事实是什么样的,但是不敢说话。全世界的外交家作为外交部的一个发言人或决策人都没有多少自由,因为说的话就是代表国家。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最终都关乎人民的利益。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个想法是衡量国家是非观念的最根本原则。

国际安全要靠市场

以粮食安全为例,粮食安全靠粮食储备,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比联合国规定的储备多两倍。但是粮食自给自足的储备并不是安全的,最安全的是靠国际市场的调剂。利用国际市场不但更安全,而且能够降低成本,粮食更便宜了。三年饥荒就是自给自足政策的失败,同时也不买国际上的粮食,结果饿死很多人。粮食禁运的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除非这个国家做了全世界都抵制的事情。

国际市场是利人利己的,不存在剥削,但是在国际贸易上有一个平等的问题:中国花费很大的劳动量的商品,交换了美国花费少量劳动的商品,因此有人认为国际贸易剥削了中国。茅于轼老师指出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穷国的劳动不值钱,而富国的劳动值钱。国际贸易并没有剥削穷国,反而帮助穷国致富。穷国和富国是劳动价值不同是因为资源的利用率不同。提高效率的办法是自由化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成功的原因是责任感

资本主义成功的原因不仅是靠自利的市场,还靠社会责任感,茅于轼老师用“花钱矩阵”进行讲解。花钱矩阵分为四种情况,A:花自己的钱为自己,B:花别人的钱为自己,C:花自己的钱为别人,D: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在没有交换的社会,便是A这种情况,越发达的社会,越大部分是BCD的情况。比如,北欧50%GDP都变成了税收,税收就是把钱交给政府,政府替人们花钱。中国的储蓄率超过了50%,这些钱存到银行都是别人花钱。上市公司把股票卖给老百姓,老百姓的钱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经理去花这个钱。所以把自己的钱交给别人花是不能避免的。那么怎么能把BCD的钱用得和A一样呢?那就是责任心、责任感。

有责任心,就是花别人的钱也和花自己的钱一样谨慎小心。为别人赚钱也和为自己赚钱一样勤奋努力。资本主义国家的道德观跟我们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资本主义国家强调在经济上面对别人负责任。所以中国社会跟美国社会一个重大区别就在于美国社会讲责任感,不是讲单纯的自利。美国社会培养出来的经理和中国社会培养出来的经理,两个人待遇是不一样的。

财富和快乐

经济学里面讲的是财富的生产,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人们并不十分快乐。财富与快乐是有关系的,国际上很多研究证明:财富很多的时候,财富对快乐是收益递减的。所以从全社会的效用来看,把钱给穷人比给富人增加的快乐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茅于轼老师愿意拿钱做扶贫工作的原因,出发点就是使全社会快乐极大化。

茅于轼老师指出人生目标应该是快乐的极大化,而不是财富的极大化,财富只是实现快乐的一种方法。他提倡拿钱帮助穷人这种花钱的方法。赚钱是为了花钱,赚钱不容易,所以更应该把钱花好,花得更有价值。比如做社会公益,为穷人做事,保护环境,普及教育,宣传真善美,促进社会进步,这些目标是最有意义的。人生最求的是快乐,而且这个快乐不是一时一地的快乐,而是一辈子快乐的总量。

茅于轼老师主张自己享受人生,也帮助别人享受人生。人与人是对称的,从这个角度看,自己追求快乐的同时帮助别人也追求快乐,别人也帮助别人快乐,这个社会就会是一个很好的社会。表扬别人,成人之美,得理让人,这些是我们生活中可以让别人快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