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由《时代周报》在广州举办的2014 “影响力•中国”春季峰会上,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天则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冯兴元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天则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张曙光教授与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性预期学派领军人物之一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教授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峰会上,冯兴元教授首先就中国的宏观走势与民资出路做了报告,其报告重点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未来经济的影响,中国是否还需要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以及民营银行将如何改写金融格局。张曙光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从互联网金融看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他强调了货币竞争的重要性以及互联网金融对打破政府货币垄断的重要意义。萨金特教授的主旨报告题目为“美国经济的进化与变革—中国何以吸取教益?”
冯兴元教授与托马斯.萨金特
张曙光教授与托马斯•萨金特
冯兴元教授分析了克强经济学的六大特点,即:不救援,去杠杆,不刺激,改革,开放,搞活。目前社会各界流传“微刺激”的说法应不是克强总理的原意。但确实会是当前政府政策的结果。这是因为去杠杆目前只能做到控制财政负债的大幅增长。而财政的扩张因此也难以真正避免。即使中央尽量约束自身,地方政府也会尽量摆脱,其结果会体现在作为结果的“微刺激”。
一个大国,一定的基础设施投入也是必然,总有一定程度的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支出。目前强调公用事业民营化,背后是因为政府缺钱。推行去杠杆,则即因为克强总理本身的执政风格,也因为政府缺钱,并且债务和金融风险日益聚集。新型城镇化是克强总理的很好的抓手,财政和金融格局如此,未来需要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更多发挥辅助性的作用,遵循辅助性原则。克强总理强调的改革,不仅涉及结构改革,是温总理那时候遗留下来的、被延误的问题,而且涉及增量改革,比如补上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资本市场自由化。尽管近平政治学仍然属于模糊体制,但是克强总理的经济政策仍然受到近平总书记的背书。否则难以实施到现在。民营银行目前不是没有,主要是农村金融机构。新引入五家,试点范围太少,而且没有引入对一般地区的广泛试点,事实上是阻碍改革。
不过尽管如此,仍然有望今后加速推进民营银行发展。这一点可以与全国层面的村镇银行的发展过程作比较。关键在于回归个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个人产权保护,其中包括个人财产的保有,取得,使用和让渡。个人或者企业筹资设立民营银行,是个人的基本权利,与现在金融业银行机构是否真饱和、假饱和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