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4-09-04 累计浏览

 

2014829日,天则经济研究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在这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安排当中,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理应是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无论是政府预算公开,还是官员信息公开,不仅能保证公众的参与权和监督权,还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犯错的机会,保障官员本身的安全。天则经济研究所也长期关注和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编写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并借此机会召开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研讨会,期望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改革乃至行政法改革发出更多的声音。

 

此次研讨会参会的专家有原科协国土资源分会土地和环境专业委员会郑振源主任、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徐昕教授、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农教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杨俊锋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毕洪海教授、中评网编辑江溯先生、广东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信息调研处孔凯先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刚博士。参会的媒体有中国财经报、经济观察报、改革内参、环球时报、经济与社会杂志。报告主讲人为天则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林先生。

 

发布会首先由张林先生做了研究汇报。他介绍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这个报告的背景和意义,认为政府作为被公众选举的代表,其职能是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因此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是天然的义务。政府信息公开可以作为改革切入点,监督政府,把反腐进行制度化。并且政府的信息公开本身还有利于政府治理,有利于政府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掌握哪些信息,也是容易达成上下共识的切入点。

 

这个报告是将中国30个省会城市2013年度的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做了整理和分析。报告统计了各省会城市依申请公开的信息案件数量,以及同意公开、不同意公开等等的占比,同时也统计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案件的数量。在依申请公开所有案件当中,同意公开的占比是72%,没有公开的比例也比较高,其中最高的两个比例是“信息不存在”和“不是本机关掌握的”,各占11%7%,再加上“不予公开”的,共占到20%。依申请公开的信息的费用是4万多。

 

张林先生认为在政府信息公开上要用到法律上的“穷尽救济原则”,就是公民有向政府索要政府信息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救济原则对这个权利进行落实。201330个省会城市的调查中,进行行政复议的只有3%,进行行政诉讼的只有2%,这也表明行政救济基本没有起作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民告官是胜率分别是9%6%

 

为了进行佐证,还对北京、贵阳、银川、郑州四个省会城市进行了问卷调查,维度包括干部信息透明、财政信息透明、行政决策透明、公共服务透明、社保透明、权利维护等等。其结果在四个城市中基本一样,在干部信息透明、国有企业和权利维护上的得分都是非常低的。

 

通过以上调查做出相关结论:

 

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应该包括两方面,一个就是官员的信息公开,一个就是事的公开。

 

官员的信息公开必须是自上而下的公开,必须要区分政务类官员和业务类官员。在推动官员的信息公开上借用经济学里面的增量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经营人员和普通员工收入是需要向公众公开的。如果中纪委在反腐之后想进行政府信息公开的制度建设,它应该参照政府道德委员会或者是廉政署等等,从一个完全党的反腐机构慢慢转成为一个国家的机构。

 

关于事的公开,必须要清晰界定好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公众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开销需要公民监督,就是政府预决算要全口径公开。政府招标、采购项目建设信息,要同公众讨论。司法审判也应该公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是应该公开的。

 

最后张林先生总结到: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改革同步配套,最终做到权力配置再平衡,促进中国社会进步。

 

接着徐昕教授做了发言,他认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应放在“推动”上。推动的力量除了来自体制内的,还需要民间的力量,而且民间的力量应该是主要力量,这就需要政府和公民的行动,第一是申请,第二是促进,第三是政策倡导。为了更好的推动,就要充分的利用媒体,做好评估。并且徐教授认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目标是一个短期、中期目标,必须是明确和具体的制度建设目标。

 

赵农教授认为良好的上传下达是任何一个组织工作有效率的基础,信息的公开和传达的核心目标就是讲真话,要把真实状况让有关部门和公众知道。

 

郑振源主任认为政府信息公开是一个民主政府的基本条件。对于政府信息的界定问题,党务信息是否属于政府信息,是否需要公开要有明确的答案。而且信息公开的范围应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应有配套的保密法,除了保密法上规定的信息以外都应该公开。

 

杨俊锋博士认为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上更有操作意义的是财政公开,这对推动中国治理改善具有阶段性意义。尽管在政府信息公开上有共识,但在实际推动上的阻碍是十分巨大的,比如房产信息就很难公开。

 

江溯先生认为在实践和执行政府信息公开的问题上,很明显是与大的体制背景是相关联的,诸如包括司法独立,公民社会的建成等等。应该确立一些具体的攻坚目标,要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到政府信息公开法,还需要对信息公开的行政诉讼进行一个重点的聚焦和关注。

 

毕洪海教授认为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中,用“双赢”的想法来解决政府当中的欺上瞒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在相应的立法过程当中应该规定相关信息的有效公开,而且从大的信息管理角度来看,也要处理好和周边法律的关系。

 

刘刚博士认为政府的任务不能只限定在维持秩序,而应该主动的、积极的去塑造市场秩序,比如,在金融规则、科技应用、环境方面提前采取一些积极行为。在履行积极政府的时候,信息更多在市场和社会主体的手上,而不是自身具备的或者是收集到的。

 

孔凯先生认为政府内部也存在一个信息公开的问题,各地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都需要相互了解彼此在做什么。此外他也强调推动政府信息公开需要一个正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