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天则中外青年学者沙龙第八期在京举办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5-03-18 累计浏览

 

316日下午,天则中外青年学者沙龙第八期活动在天则所办公室举行。

 

本期活动主题为“中国与全球的资本主义精神和反资本主义心态”。会议有幸邀请到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Jonathan Haidt博士做 “为什么资本主义如此容易引发道德分歧:中国与美国的情况”(Why Capitalist Is So Morally Divisive in America and in China)的主题演讲;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茅于轼先生做主题为“资本主义中成功的要素:道德”(The Essence of Success in Capitalism: Morality)的演讲。

 


茅于轼教授在演讲中提到,经济人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在此基础上运行,也即人人为己,否则市场就会失灵。但资本主义社会的成功并不仅仅建立于此基础上,还建立在责任感之上。米尔顿•弗里德曼并不认同福利国家的理念,认为每个人都应为自己所享用的物品和服务付费,而对于穷人而言,政府提供了一种负的收入税。他进而通过引入消费和生产矩阵解释了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高的道德水平,而在发展中国家,这种道德(责任感)还未建立起来,因而阻碍了它们的发展。而外国直接投资也容易由于责任感作为约束力的缺失而失败。

 


Jonathan Haidt教授在演讲中考察了美国和中国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他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既往研究的梳理,提出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中国如此压抑资本主义;为什么资本主义在当今中国仍不是一个广为接受的概念;以及为什么难以说服人们接受经济自由带来的好处。他通过考察“占领华尔街”运动和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反资本主义浪潮,进而提出,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态度取决于他们的信仰,而信仰会决定对事物的看法,会压抑逻辑和理性。人们所相信的决定了人们所感知的。他进而提出了现实世界中生存阶段到自由社会发展程度与传统到世俗理性不同程度的对应关系,并指出各国家与区域所处的不同阶段导致其对资本主义态度的不同,他同时说明了中国社会由农业向工业过渡所对应的唯物主义价值观有可能在中国由工业向服务业过渡时发展为后唯物主义价值观。

 



与会的有来自高校、使领馆、媒体的听众逾三十人,他们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了问题。参加活动的有天则所所长盛洪教授,副所长高岩教授。天则中外青年学者沙龙由项目研究员马俊杰先生策划组织,主持人为项目研究员张林先生。

 

天则中外青年学者沙龙活动是由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非正式学术讨论会。该沙龙依托天则经济研究所丰富的学术资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在学术界的领导力,为中外青年朋友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促进他们加深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发展,中国改革进程,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等议题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