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则书讯
    天则书讯

“国际竞争力”说摘自《国有企业性质表现与改革》分报告一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2-02-16 累计浏览

 

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其产品的能力(Orlowski1982),即保持贸易顺差或贸易平衡的能力。具体到企业层面,国际竞争力表现在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等。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是国资委下属的100多家大型央企,通常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这也成为国有企业应当继续做大做强的理由之一。但是,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的装备技术优势主要是由历史原因和政策原因造成的,这并不能证明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优势;相反,国有企业由于垄断了自然资源与行政资源,基本摆脱了生存压力,因而极度缺乏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动力,长此以往,这种暂时的竞争力优势也将逐渐丧失。此外,相对于有实力的外资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不仅在装备技术、中高端市场占有率上差距甚远,而且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上也大为落后。
 
1.国有企业竞争优势表现
 
国有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公有制经济制度决定了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拥有高端技术人才和掌握高端技术,二是国有企业凭借自身巨大的规模优势控制了国内主要经济资源和政策资源。国有企业的这些竞争优势并不是通过良好的经营管理造就的,而是因为具备国有企业身份由政府部门赋予的。这种竞争优势由于拥有政府行政权力保驾护航,所以国内其它企业在竞争过程中难以与之抗衡。
 
可是,当面对来自国际知名企业的挑战时,国有企业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国际知名企业的竞争力不仅表现为强大的规模优势,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强大的技术实力、研发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以及市场开拓能力。在考察与国际知名企业的相对竞争力时,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并不会把所有的要素都拿来比较,典型的做法是片面地选择其中个别要素强调说明,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例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一直强调,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不足是因为企业规模不够大,与欧美国家的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相比在规模优势上还差得很远,因此需要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由于通过行政手段能够迅速扩大国有企业的规模,而企业规模的扩大已成为提升官员政绩、扩大企业负责人权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国有企业的主管部门热衷于企业兼并重组。即便重组并不一定会带来企业效率的提升,但官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仍然会努力促成此事。对于真正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由于行政手段方式效果不高,甚至这些要素的培养有可能给相关负责人带来风险,所以国有企业只是将它们停留在口号层面。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已经具备了难以撼动的资源优势与政策优势,早已解决生存的压力,从而也就缺乏技术创新、改善经营管理、大力开拓市场的动力。
 
2.国有企业竞争优势的丧失
 
由于占据资源垄断与行政垄断地位,总体上并不存在生存压力,国有企业在的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缺乏原动力,其整体竞争优势正在逐步丧失。虽然这些国有企业在规模上动辄上千亿,但它们并不具备真正的国际竞争力。
 
在电信、航空等领域,国有企业长期处于行政性保护之下,一直享有各种特权。与国内其它产业相比,尽管这些产业由于国家的支持拥有较为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水平,企业规模也非常大,但相对于国外同行而言,这些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差距是相当大的。虽然中国目前有许多国有企业已经进入世界500强,但这些国有企业全部属于垄断企业,其国际竞争力同国外知名公司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并不在于企业规模较小,而在于企业效率不高,盈利性低。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对于真正的企业竞争力却并不感兴趣。
 
与逐渐丧失国际竞争力的垄断性国有企业相比,在一些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中却出现了许多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非国有企业,企业实力甚至能够同国外知名企业相抗衡。其中,家电行业是典型代表之一。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技术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战略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已经开始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的企业已经具有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可能进入世界最有竞争力企业的行列。此外,像通信行业的华为、汽车制造行业的比亚迪、吉利汽车等非国有企业,都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