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企业家研究中心第六期企业家沙龙在北京举办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4-05-13 累计浏览

 

2014430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第六期企业家沙龙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召开。本期沙龙的主题是信仰与企业家精神由天则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与天则文化与制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会议邀请了独立学者赵晓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普世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澎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员、石门坎公益行倡导人陈浩武教授。山东大学阎克文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文化与制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赵农,以及独立学者与专栏作家苏小和。沙龙由天则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天则企业家研究中心主任冯兴元教授主持。6位嘉宾分别做了30余分钟的精彩主题演讲,我们邀请了40余位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沙龙。

赵晓博士的发言首先肯定了天则所即将开始的“世界文明之旅”是一次非常值得的探索。之后他主要从商道、天道,传统,文明,市场秩序与商人信仰等几个角度谈了信仰与企业家精神的关系。他说:“经济学家首先关注人的行为及选择,行为背后是制度,制度背后是文化。我们的文化应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中国的商道文化第一没有公共关怀,只是在商言商;第二是没有天命意识和信仰,缺乏从上帝来源的创新。结果造成了中国商人的‘ 肥猪宿命奸商形象。他还认为,西方商道文化由清教徒发展而来,对信仰的笃信形成了西方商道强烈的天职观和创新意识,并带有强烈色彩的公共关怀。中国并非没有信仰,天道的信仰一直存在。因此,要用基督信仰激活中国传统的天道信仰,用我们传统的天道信仰承接基督信仰,来发展我们的商道。”

独立学者苏小和的演讲题目是“亚当•斯密的道德问题意识与加尔文主义传统的隐秘联系”。他在演讲中提到:“在启蒙思想家的影响之下,亚当•斯密形成了‘无偏差的旁观者’的道德意识。而在亚当•斯密的道德哲学秩序里,这位无偏差的公正的旁观者就是上帝。在有上帝信仰的国度,一种有道德的、自律的自由的生命成为常态;而在没有上帝信仰的国度,所有的道德陈述只是人与人之间的道德纠纷,并最终走向伪善与虚无。”

刘澎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的最佳模式,创造了人类最伟大的经济成就和文明成就,其成就的产生的根源就是基督教信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法律保障。基督教赋予资本主义积极的价值观,使得资本主义有一个道德制高点。把这些理论写出来,一个是信仰,一个是法律。以基督教信仰为支撑的法律,保证了资本主义的前景。”而北京大学教授,石门坎公益项目倡导人陈浩武教授则通过一段故事描述了基督教传教士在石门坎传播宗教、发明文字、翻译圣经,使当地人改变观念,有了信仰,有了文化,注重道德伦理,向往文明与自由,由此阐释了一种有关信仰力量的活标本,他说:”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有了精神信仰,什么时候有了文化和文明,什么时候人民生活水平就会发生变化,社会也才能发生变化。宗教和石门坎的关系,我们可以说是神性,或者一种道,我们在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道”。闫克文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新教伦理与理性化”。他提出,基督教这样的宗教系统属于一种系统化的信仰系统。信仰的本质在于能够给信徒提供一个终极性的价值归属,但最终还是要体现在理性化的规则系统之上。现代性实际强调的是多元理性化的问题,就是一个规则系统。他认为这种多元理性化的合成力量,也有可能打造成一个铁笼,把每个人关进去,弄得你无处可逃,因此不需要对于缺乏一个高级宗教而过度焦虑,因为现代性的核心要求就是合理化的规则系统。

赵农教授是本次天则世界文明之旅项目的负责人,他的演讲以“以色列文明初探”为主题。他认为,从原有的传统当中,无论是文化理念的挖掘、继承或是扬弃,这条路已经走不通,我们需要一种新的、主流的,能跟现在的生产方式相匹配的意识形态。现代的文明源头,最主要是两个,一个是希腊文明,给我们科学、理性、逻辑,另一个就是希伯来文明,给我们信任和宗教。天则世界文明之旅的宗旨就是探寻现代文明之源,提升个体生命之价值。社会的转型需要每个人从自我转型做起,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冯兴元教授指出,中国更是个文明概念,很多中国人说是有信仰,其实对信仰采取实用主义态度,缺乏坚定性和超脱性。一种像新教伦理这样的坚定信仰对政府转型,市场转型,经济和生活伦理,以及企业家精神均有良性影响。但很多中国人并没有这种坚定的宗教信仰。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要学习和利用国内外各种制度、规则、技术、组织资源,推进政府和市场转型,培养经济和生活伦理,弘扬企业家精神。不要因为很多中国人没有某种坚定的宗教信仰而感到前景渺茫。

本次沙龙之后,天则中国企业家研究中心还会持续对信仰与企业家精神的问题给予关注,我们期待将有意义的话题进行更加深入和有建设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