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3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

新闻

名师思想精粹研讨班二期第四讲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5-10-28

 

20151024日至25日,“天则•名师思想精粹班”第二期第四讲在北京举办。本次课程邀请了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许章润老师以及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秦晖老师。

 

1024日,许章润老师的授课题目为“主权在民,治权在贤;政权为主,政府为客;授受以公,临治以仁“。许章润老师指出,“主权在民”之“民”是由天民、族民、国民、公民和选民组成。“主权在民”之“主权”包括道德主权,历史文化主权,人民主权和国家主权。之所以人民主权能够支配国家主权是因为人民既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主权的享有者。治权在贤的核心是在程序合法性的前提之下,让人民挑选政治共同体的治理者。而之所以说“政权为主,政府为客”是因为政权是国家主权的一种政治状态,而国家主权来自于人民主权,人民可以缔造国家主权,有国家主权就会有政权。“授受以公”是指无论是治权在贤,贤之选择,还是主权在民,民对贤的选择,一切都要诉诸合法程序,程序要合法,程序要公开。

 


1024日晚间,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秦晖老师与精粹班8位学员进行了“品茶夜话”活动。8位学员通过抽签产生。茶会在轻松愉悦的坏境下展开,秦老师就乌克兰局势以及对待政府的权责观点与学员进行了交流。


 

1025日,秦晖老师的授课题目为“土地问题的历史与现实”。秦老师以“中国封建社会”四个土地理论为逻辑起点,从理论和事实的维度分别对四个理论提出质疑和反驳。四理论分别:因地权集中,使用分散,导致地主与佃农两极对立的“租佃关系决定论”;土地私有,自由买卖,小农“两极分化”而导致的“租佃经济成因论”(或曰“自由封建主义”理论);以“土地兼并-主佃冲突-农民战争”为基础的治乱历史周期论;以“土地革命”为基础的现代中国革命史解释模式。


 

对于传统时代的土地问题,秦晖老师认为其根本是官民对立而非主佃对立问题所导致的,因“民变”主要是“官逼民反”,其与朝廷滥用民力、实行严厉的经济统制和户口控制、吏治腐败等因素极度相关。而流民的来源也并非是许多农民无地可种,而是因统治者苛捐杂税以及天灾人祸使得农民有地不种、弃地而逃造成的。

 

对于以“土地革命”为基础的现代中国革命史解释模式,秦晖老师认为:中国革命是农民革命,但是否是“土地革命”还值得商榷。所谓 “平均地权”的土地诉求实为“政治动员”的刚性需要。且“土改”并非“平均地权”那么简单,“土改”意味着大斗大杀和社会矛盾的“你死我活”,这种“你死我活”的社会形态在战争年代为土改策划方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战争动员机制。“土改”对现代中国依然影响深远, 因为其在挑拨“你死我活”的社会形态中使得民间社会拥有的自组织资源消失于无形,使得农民变成一盘散沙,使得大饥荒年代会产生“官逼而民不反”的奇特现象。

 

秦晖老师进而指出,未来我们的改革除了产权改革以外,还需要要建立公民社会,使民间社会拥有自组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