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活动

“天则政策观察”第一期“中国经济扶贫新方向和新模式的探索”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

天则经济研究所 2016-04-05 累计浏览

 

329日下午,”天则政策观察“第一期“中国经济扶贫新方向和新模式的探索“专题研讨会在天则所北京办公室举行。此次活动为天则经济研究所与凤凰大学问频道合作举办。活动邀请到扶贫政策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是李小云,中国国际发展网络主席,中国国际扶贫总署高级顾问;茅于轼,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汤敏,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于建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和秦思道,独立学者。



 

研讨会分三个环节进行。在第一个环节嘉宾演讲中,几位专家分别对扶贫政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李小云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贫困是社会再生产和社会构建的一个问题。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贫困线的标准也在提高,这样造成贫困人口的数量没有发生数字上的明显变化,而这并不是因为扶贫工作没做好。扶贫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第二个启示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相对而言是比较宽松的,各种思想在指导扶贫工作上都有可取之处,通过历史事实的佐证,应该充分肯定在政府主导下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当前的贫困主要由快速的社会转型和20多年来积累形成的绝对贫困群体造成。从经济扶贫的角度来看,李小云认为在资产的经营确保公平的情况下,应确保不形成大规模的破产,用当前的社会政治制度的保证来推进穷人的资产管理,而不是纠结于私有化不私有化,这是务实的扶贫之道。

 


茅于轼认为,1993年是中国扶贫事业的一个重要节点,此前一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使得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和扶贫手段能够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自由的氛围下,创新和创造得以实现。他认为,社会不缺乏热心人,但是从经济学上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有钱人的钱怎样准确地配置到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这才是扶贫中最难的事。准确地定位贫困群体,将爱心人士的资源配置到他们手上,让他们参与到经济活动中来。还要让人们意识到,赚钱是好事,转穷人的钱是最好的事,这样市场化的思维方式能够带来切实的改善。如果中国也能允许穷人的医院和超级市场建立起来,让更多的保姆学校和小额信贷有生存之地,让这样,企业家赚穷人的钱,改善穷人的生活,这才是从供给和需求的两方面准确地扶贫,也是一种创新的扶贫模式。

 


于建嵘认为,当前政府主导的扶贫是用社会公共资源去补助穷人,这之中产生了严重的腐败问题。政府的要务是要建立一个普遍的,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能够享有必要的社会保障的机制。同时,我们在讨论扶贫政策时还要强调如何杜绝第二代继续贫困,要改变他们的社会结构地位,这要求对他们进行教育上的扶持。对于社会救济问题,于建嵘认为应区分爱心和政府的责任:政府的责任是消除贫困,而爱心应该用在帮助贫困。

 


汤敏认为,当前的扶贫工作有很多可以做的务实的措施。他以自己做教育扶贫的经历为例,通过对留守儿童和打工子弟的教育帮助,通过现代化的远程教育等技术手段,确保贫困群体的第二代摆脱贫困,避免贫困的代际传播。汤敏介绍,根据联合国的说法,未来的贫困主要表现在数字鸿沟,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掌握了未来。而他的实践证明,给贫困群体的子弟提供先进的教育形式,教育工具,能够为他们的未来提供一个机会,也是扶贫的有效措施。

 

在专家圆桌论坛单元,秦思道提出了包括贫困产生的原因,扶贫对象的甄别,政府和民间扶贫努力的分别和联系等问题,各位与会专家各抒己见。在互动环节,在场的100多位听众对关心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了交流。

 

会议实录将在近期刊发在天则所网站和凤凰大学问专题栏目中。


 

 

随着中国扶贫效益递减,以前出台一个政策覆盖几千万人的扶贫模式需要改变,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年初提出了要“打好年度战役”的要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完成1000万人脱贫的目标,汪洋副总理也要求要加快扶贫进度。扶贫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共产党的执政基础,对世界贫困问题的解决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凤凰网大学问特邀对中国扶贫模式有不同探索的代表性人物,共同就扶贫问题展开讨论。以下是沙龙活动的实录。

 

【沙龙视频】李小云:贫困为何持续存在 允许农民自由流动是减贫的动力

 

【沙龙视频】茅于轼:资本家剥削使人致富 剩余价值论完全错误

 

【沙龙视频】于建嵘:基层政府扶贫是农村腐败重灾区 应鼓励民间自救

 

【沙龙视频】汤敏:解决贫困代际相传基本办法是教育补助